芒種三候是什麼 代表了什麼意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芒種節氣

芒種三候是什麼 代表了什麼意思

芒種節氣是夏天的第三個節氣,仲夏開始。《月令七十二集解》載,「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有芒之麥種此時收割,有芒之稻穀等正當播種,故芒種。一割一種農家忙矣。最是反映作物種植時間節點的節氣,所謂諺語過了芒種不可強種。

芒種三候是什麼

我國古代將「五天」稱為「一候」,所以一個節氣(大約15天)又被稱為「三候」。每個節氣的「三候」結合當時的氣候特徵,和一些特殊現象又分別起了名字,用來簡潔明瞭的表示當時的天氣等特點。芒種節氣就被古人劃分為: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一侯螳螂生:螳螂於上一年深秋產卵,到芒種時節,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鳴: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

三候反舌無聲: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此時它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三候是這樣說的,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也就是說每隔5天是一候,芒種時間在陽曆每年06月5——7日,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基礎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芒種三候中每一候的時間了。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