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為什麼要豎蛋_秋分豎蛋有哪些技巧_秋分節氣傳統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秋分節氣

秋分為什麼要豎蛋_秋分豎蛋有哪些技巧_秋分節氣傳統習俗

秋分為什麼要豎蛋

在古老的傳說中,秋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據史料記載,秋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秋天的來臨。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據天文專家介紹,秋分這一天是時間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穩定性最好。亦有觀點認為豎蛋與秋分無關,雞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豎立起來。同時,中國民間還有秋分豎蛋的習俗,一些地方在秋分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遊戲或比賽。

為什麼在秋分這一天雞蛋容易立起來呢?網絡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一是秋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日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二是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也易於豎蛋成功。

但有專家認為這是純粹的技巧問題,與秋分無關。雞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豎立起來,而且立穩的雞蛋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可以保持十幾天不倒。有的認為是雞蛋殼表面並不光滑,只要找到適當的3個表面顆粒,就能像底盤一樣托起整個蛋。

根據經驗,應這樣「秋分豎蛋」:雞蛋的表面其實是高低不平的,有許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毫米——0.8毫米。根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合適的「小山」支點,就能使雞蛋豎立起來了。此外,生下後4——5天的雞蛋,由於蛋黃素帶鬆弛,蛋黃下沉,重心下降,更有利於雞蛋的豎立。

秋分豎蛋的技巧

1、豎蛋手法

蛋要用大頭向下,小頭向上的姿態來豎。

最關鍵的是,手放下蛋時,扶著蛋時一定要穩!感覺蛋豎好了,手離開的時候,更要穩!一次不成功一定不要急,有耐心多試幾次!

2、選雞蛋

首先必須要選生雞蛋,如果是熟雞蛋,難度不知要增加多少倍了。原因是熟雞蛋蛋清蛋黃凝固,重心不易改變。

其次,要選「出生」四五天之後的新鮮雞蛋。此時,蛋清蛋黃之間略帶鬆弛,蛋黃稍有些下沉,雞蛋重心降低,有利於雞蛋的豎立。

第三,最重要一點,一定要選一個一頭略尖,另一台圓的雞蛋,類似於不倒翁的雞蛋,這樣,才更容易豎起雞蛋。

3、確定平面

雞蛋形狀是圓的,皮是光滑的,其實雞蛋的表面並非是完全光滑的,放大來看,蛋皮上其實也是高低不平的,有許多突起的「小山」,高度大約在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毫米——0.8毫米。要豎起雞蛋,需要找到三個合適的「小山」支點,才能讓雞蛋雞蛋豎立起來了。

4、豎蛋前搖晃

使勁搖一搖、晃動雞蛋,把雞蛋的蛋黃散開,重的沉到底部,讓雞蛋重心變低,更容易立起來,事實上,搖動和晃動並不能使雞蛋裡面的蛋黃散開,使蛋清和蛋黃混合,但是,搖動確實可以使雞蛋內部的介質密度均勻,更容易找到雞蛋的重心!

秋分豎蛋的原因就介紹到這裡了,要注意豎蛋的技巧。

秋分節氣傳統習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民間的祭月習俗因地區不同儀式各異。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風俗略同於北京,但謂祭月為「齋月宮」。「每戶瓶蘭、香燭、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民間供小財神,大不盈尺,並設有台閣、几案、盤匝、衣冠、樂器等物,此等物均縮小為寸餘,俗稱「小擺設」。

在廣東祭月時祭拜一位木雕的鳳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區有以芋頭作供品的習俗。傳說元末農民起義推翻元朝的統治,曾用元朝統治者的頭祭月亮,因「元」與「芋」音近,後來人們以「芋」代頭。

南昌以往有句老話,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說在拜月時,男子是不能參加的,因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給女子下跪的,月宮裡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陰性,因此在拜月時男子是不能參加的。

2、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身量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豎放在桌上,失敗者雖然多,成功者也不少,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為什麼春分或秋分這天雞蛋容易豎起來?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春分、秋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日子,地球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雞蛋較容易豎立,也有人說,春秋分時節天氣晴朗,人的心情舒暢、思維敏捷、動作也利索,有利於「豎蛋」成功。

有專家稱,雞蛋確實是可以豎立的,且並不僅限於春分、秋分時節,春分、秋分這兩天,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豎蛋」成功的關鍵在蛋殼上面。雞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突起的「小山」。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以及三點決定一個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個「小山」和由這三個「小山」構成的三角形,並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三角形,那麼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另外,最好選擇生下四五天的雞蛋,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最有利於「豎蛋」。

3、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於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症。

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也是和現在中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上升到中醫學理論的高度罷了。

4、拜神

秋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後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5、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像和願望,不過這其中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糯米性溫,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升陽健脾。但糯米黏滯、難消化,多食容易導致食滯。搭配蔥、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滯緩效果。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