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故事有哪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有哪些

重陽節的故事(一):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說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戶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裡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重陽節的傳說故事(5篇)作文。由於主人家裡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於是就在灶房裡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著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戶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戶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說: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     

   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戶人就帶著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遊玩。等他們上山後,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衝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衝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戶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麼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後,人們就每逢夏歷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向流傳到今。       

重陽節的故事(二):

       重陽桀石,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重陽節是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稱為重陽。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既適應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要求,又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實際需求巧妙的結合,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好處。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賞菊、登高、出遊、吃糕、插朱萸&等敬老的習俗。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異彩紛呈,那裡僅將恆景登高避瘟故事簡介如下:

       相傳在東漢的時候,汝河裡來了一個瘟魔。只要它在河裡一打滾兒汝河沿岸的村莊就會鬧瘟疫。瘟疫流傳,天天有人喪命,家家都有病人,弄得民不聊生。汝河村裡有位道行高尚的讀書人,名叫恆景,家庭善結四鄰,是出名的慈善人家。這一年瘟魔發難,恆景的父親也被深上瘟疫,一病不起。為了救父親,恆景按照鄉親習俗,扎一隻風箏放晦氣。風箏剛放起來,不料被一陣狂風捲上天去,回家再看父親,己經奄奄一息。父親對他說,我曾聽說有一位死而復生的奇人,人稱他為地仙,名叫費長房,是位易學大師,能降妖去災。我期望你誠心敬意拜他為師,學好本領,找到戰勝瘟魔的方法,才能保一方平安。父親說完後就閉上了眼睛,失去了性命。恆景也染上瘟疫,險些喪命。恆景病癒後,決心去找費長房學藝,治服瘟魔。

       恆景辭別了妻子和父老鄉親,渡過了無數激流險灘,翻過了無數懸崖絕壁,最後在一個名叫滴水壺的地方找到了地仙費長房。費長房所住的地方是在瀑布後面的山洞裡,恆景是跟著一隻猴子才找到這個地方。費長房見他能找到自己十分吃驚,恆景說為了完成父親遺命不怕千難萬險也要找到師傅學習消災救人之術。費長房為他孝行感動,見他態度誠懇,為民除害的意志豎決,就收他為徒。經過三年令一節的勤學苦練,恆景對易學有了新的體驗。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在汝河鬧事,你正要辦好幾件事,才能為父報仇,為民除害,止住瘟疫,還家鄉太平。怎樣降瘟魔?費長房說:

       東邊請來辟邪翁,西邊請來延壽客,

       全家登高嘗蓬餌,你可趁機斬瘟魔。

       經過多方請教,恆景明白了楚王染病吋,服了一位名叫朱萸的大臣送來的一味草藥而痊癒,為此,楚王將此藥命名為茱萸,以示表彰。當地人把茱萸裝入紅布袋,紮在胳膊上就可有效防止瘟疫傳染,因此稱為辟邪翁。又經過多方打聽,他明白了菊花又名長壽客,因為用菊花酒能夠使人延年益壽。他回到汝河家鄉告訴鄉親們要釀菊花酒、要插萊萸枝、要做重陽糕,。一切均準備好了,他讓大家在九月九日舉家上山,登高望遠。

       這時瘟魔又駕著霧霾而來,但是刺鼻的茱萸味讓它睜不開眼,遍處的菊花酒香讓它頭暈腦脹,正當它不知所措時,恆景的桃木劍己刺入它的胸膛。瘟魔倒下了,化為一股旋風消失在曠野之中。

       恆景和全家人從山上下來,發現家中欄中的雞犬牛羊,全都暴死,方知由於登高而免去一難。以後留下了重陽桀石這一習俗,以互扔石塊(內裝五色豆之布包)象徵驅趕瘟魔, 以喝菊花酒插菜萸為民俗事象,以尊老活動為節日文化主題。由於九與久同音,雙九這意味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將此日定為老人節,具有深刻寓意。       

重陽節的故事(三):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恆景訪遍名山高土,最後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最後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最後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恆景回到家鄉,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

重陽節基本簡介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4]。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重陽節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裡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