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重陽節又稱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重陽節

傳統的重陽節又稱什麼

傳統的重陽節別稱

1、重九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節。

2、踏秋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相對應。依據傳統,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在變化,但是重陽登高依然盛行。

  3、女兒節

重陽節又名「女兒節」,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據晉代《搜神記》記載,丁氏女遭惡婆婆虐待,永無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於九月九懸樑自盡,死後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勸人家善待媳婦,請於重陽節讓她們休息。於是人們為丁氏女立祠祭祀。後來每逢重陽節,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團聚,稱之為過女兒節,實質上也是讓婦女休息之意。

4、登高節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節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6、茱萸節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7、老人節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故而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蘇州重陽節習俗

吃重陽糕

重陽節最主要的時令食品,就是這重陽糕。蘇州人用米粉蒸糕,大多是棗泥、豆沙餡,或加以栗子,亦有用肉者。以前店舖或考究的人家還在糕上插上紅、黃、綠三色小旗,小孩尤其喜歡,後來代以三色制糕。「糕」,也隱含著「高」意思。始創於道光年間的蘇州黃天源糕團店,製作的糕點,頗受上海人的青睞。

爬山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最突出的風俗,故又名登高節,也是源遠流長。蘇州文人雅士都喜歡重陽節登高,明代蘇州著名書畫大師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等都要去虎丘山登高飲酒。現代蘇州作家周瘦鵑、范煙橋、程小青等人每年重陽節幾乎都相約去靈巖山登高懷古。朱德元帥的老師、愛國人士李根源除了去小王山,有時還特地去穹窿山登高。

賞菊插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須插茱萸、飲菊花酒以避邪消災。茱萸是一味中藥,味香濃,有驅蟲逐風邪之作用,能治寒熱,消積食。

菊花開在農曆九月,又稱「九花」。蘇州種植菊花歷史悠久。現在古城各園林菊花如錦,市民廣場、街心小遊園等處菊花鮮艷,花鳥市場供應菊花,居民自己養菊花者越來越多。

重陽節的起源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