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的故事 看看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是中國人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一些地方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放風箏、插柳等傳統活動。不過,最初的清明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種節氣,真正把它變成節日還起源於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獻公專寵一個叫驪姬的妃子。驪姬雖然有著天使般的面孔,但內心非常歹毒。她為了自己所生的兒子奚齊能夠成為晉國的下一任國君,就想盡辦法調撥晉獻公和他另外幾個兒子的關係。最後,太子申生自縊身亡,公子重耳、夷吾被迫出逃。
重耳的逃亡生涯可謂是歷經劫波。先是父親晉獻公派人要殺死他。後來他的弟弟夷吾在秦國的幫助下繼位成為晉惠公,但夷吾擔心重耳才能出眾,怕影響到他的地位,於是也派出刺客要取他性命。重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過著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涯。
不過,雖然重耳混的很慘,但還是有一批晉國的大臣願意死心塌地的跟著他一起到處逃亡,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年,重耳等人逃亡到了衛國。他身邊一個隨從因忍受不了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於是將重耳的錢糧全部捲走跑路了。本來,重耳一行人的日子就已經過的非常清苦,如今錢糧全部被偷,頓時就陷入了絕境。重耳身邊的大臣跑去向當地農夫求助,可農夫看到這群衣不蔽體的人,以為他們是乞丐,不但不給予幫助,還將他們嘲笑了一番。眼看重耳餓的都快要暈過去了,大臣們只好各自上山採集野菜為大家充飢。介子推進山採集了野菜後,不忍看到重耳日漸憔悴,於是他用刀將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塊,扔進野菜湯裡,一起煮熟給重耳吃。
後來,重耳才得知了自己當天吃到的肉竟然是介子推身上割下的,內心非常感動。他當即表示,有朝一日,定要好好報答介子推。
公元前636年,重耳結束了十九年逃亡生涯,成為了晉國的國君,是為晉文公。那些陪晉文公一起逃亡的大臣爭相開始邀功請賞。見此情景,介子推感到非常憤慨。他說,晉文公成為國君,實為天意,大臣忠君是理所當然,怎麼能以此要求賞賜呢?看著當年那些一起度過艱難歲月的同伴如今各個爭功請賞,醜態百出,介子推覺得很氣憤。於是他帶著老母親走進深山,成為了一名隱士。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晉文公才得知介子推沒有得到任何封賞,隻身帶著母親隱居深山。想到當年他「割股奉君」之事,晉文公深感慚愧。於是他帶著人馬進山,想要親自將介子推請出山。可是,山林那麼大,想找到一個隱士那簡直如同大海撈針。晉文公身邊一個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說只要在山的三面放火,留出一面,那麼介子推必然會在火勢的逼迫下從山中走出。晉文公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下令三面燒山。可沒想到火勢很快就迅速蔓延開來,將整片山林都給燒光了。
大火過後,人們在一棵燒焦的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的屍體。在屍體旁邊的樹洞中,找到了一首介子推寫的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民間的掃墓祭祖活動也都定在了這一日。
寒食節在時間上正好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到了秦漢時期,掃墓祭祖的風氣日漸興盛,人們常常將掃墓時間從寒食節延至清明。隨著時間的流逝,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兩個節日融合為一體,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清明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