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好還是晚立秋好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立秋節氣

早立秋好還是晚立秋好

早立秋好還是晚立秋好

早立秋和晚立秋都好。

"早立秋"節氣,標誌涼爽的秋季提前到來。產生的環境:中國古代以農業生產為主;2、中國古代民間大多數人不知道時令交節的準確時間;3、中國古代以陰曆為主,並不知陽曆為何物。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中國古代的一句諺語。

立秋後的氣候變化

天文和氣象專家表示,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2013年的高溫天氣還沒有結束,公眾要當心"秋老虎"的餘威,注意防暑。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即為立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天文專家表示,立秋一到,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就開始了。

儘管諺語也說"立秋之日涼風至",但事實上,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跨度都很大,這就決定了我國各地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從氣候特點看,立秋時節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因此,民間有"秋老虎"之說。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天氣,往往要延續到9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氣象專家提醒說,"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天氣依然酷熱,暑氣難消,公眾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立秋穿衣變化

養生保健專家提醒,值此時節,公眾在起居和衣著上應該有所講究,起居宜"早臥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凍"。養生保健專家張東生說,立秋時節在起居上,應做到早臥早起。"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養生保健諺語。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順應"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適當地凍一凍。保健專家提醒說,"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

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別忘"啃秋""咬秋""貼秋膘"民俗專家表示,立秋這天,我國民間流行"啃秋""咬秋""貼秋膘"等民俗。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熬過了漫長的炎炎夏日,人們有了食慾,所以立秋的民俗多與吃有關。

立秋這天,很多地方有用秤稱人的習俗,將此時的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在炎熱的夏天,人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立秋後,秋風漸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最好辦法就是"貼秋膘"(也稱"搶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如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立秋除了"貼秋膘",我國民間還流行"咬秋"和"啃秋"。

城市裡的人在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村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下、樹陰裡,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西瓜啃,抱著山芋啃,抱著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是一種豐收的喜悅。"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據說可以防止腹瀉,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在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