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古詩有哪些 寒食節的古詩鑒賞
寒食節的古詩有哪些 寒食節的古詩鑒賞
在東晉南北朝時期,寒食節已由原來的一個月或五日改為三日。後來又由三日減為兩日或一日。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漸漸就合二為一了,吃冷食的陋習也變成了掃墓、踏青、蕩鞦韆、放風箏、斗百草等習俗。這是人類歷史上風俗習慣的一大進步,也是我國古代文明程度的一次大提高。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註釋】「春城」指春天裡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御柳」是指御苑裡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
《寒食夜》 韓偓
惻惻輕寒剪剪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解釋】首句「惻惻輕寒翦翦風」,先使詩篇籠罩一層淒迷的氣氛;次句「小梅飄雪杏花紅」,更為詩篇塗抹一層穠艷的色彩。有了這兩層烘染,才能托出第三句中「那人」不見的空虛之感和「纖手香凝」的綺麗之思。至於詩的結句「樓閣朦朧煙雨中」,更直接從第三句生發,是第三句的延伸,是把詩人的密意溫情推向夜雨朦朧的樓閣之中,暗暗指出其人的居處所在以及詩人的心目所注,從而加深意境,宕出遠神,使人讀後感到情意隱約,餘味無窮。沒有這樣一個結句,當然也托不出第三句。就通篇而言,應當說,這首詩既以第三句為中心,而又靠上下烘托,才成為一首在藝術上臻於完美的作品。
《寒食》 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解釋】由於江南氣候溫暖,二月已花滿枝頭。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的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起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該是賞心樂事,第二句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堪悲」。作者乃關西人,遠遊江南,獨在他鄉,身為異客;寒食佳節,倍思親人,不由悲從中來。加之,這裡的「寒食」二字,除了指節令之外,還暗含少食、無食之意,一語雙關,因此「他鄉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在詩人看來,介子推其實是寒食節一個可有可無的因素。對於天下寒士來說,「寒食節」幾乎每天都在過,因為生活逼仄,每每斷炊,哪裡來的煙火?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解釋】詩的首句從近處著筆,實寫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從遠方落想,遙念故園寒食的景色。這一起一收,首尾呼應,緊扣詩題。中間兩句,一句暗示獨坐異鄉,一句明寫想念諸弟,上下綰合,承接自然。兩句中,一個「獨」字、一個「想」字,對全篇有穿針引線的妙用。第二句的「獨」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筆;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獨」字生發,又統轄下句,直貫到篇末,說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諸弟而聯想及之。從整首詩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鉤連,一氣流轉,渾然成章的。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引幾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雪白山青萬餘裡,愁看直北是長安。
【解釋】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從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說「佳辰強飲食猶寒」,逢到節日佳辰,詩人雖在老病之中還是打起精神來飲酒。。「鶡冠」傳為楚隱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點出作者失去官職不為朝廷所用的身份。窮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憂心時勢,思念朝廷,這是無能為力的杜甫最為傷情之處。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蕩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第三聯兩句寫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戲蝶」是舟中近景,故曰「過閒幔」。第二句「片片輕鷗」是舟外遠景,故曰「下急湍」。 尾聯兩句總收全詩。雲而曰「白」,山而說「青」,正是寒食佳辰春來江上的自然景色,「萬餘裡」將作者的思緒隨著層疊不斷的青山白雲引開去,為結句作一鋪墊。「愁看」句收括全詩的思想感情,將深長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長安」上。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解釋】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淒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寒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裡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鞦韆。
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煙?
副使官閒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
【解釋】首聯寫自己被貶官的心情,「憶昔西都看牡丹,稍無顏色便心闌。而今寂寞山城裡,鼓子花開亦喜歡。」作者這幾句詩就是最妙的解說詞。今昔的強烈對比,怎不惹起詩人無限的惆悵呢? 頷聯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句式; 頸聯寫的是「草樹沐新雨」和「依依墟裡煙」兩種境界。中間兩聯對仗是山裡寒食風光的具體描繪,寫得很有特色,筆法也很老到。尤其是頸聯,比起「草樹沐新雨」和「依依墟裡煙」這兩句更有韻味,更富詩家語。詩人偏偏不說「草樹」,而說「綠」;不說「墟裡煙」,而說「乍禁煙」,既含蓄,又使形象顯得更為突出。用這樣的語言去寫才叫做寫詩,懂得這樣去鑒賞才算是會讀詩。 尾聯是反語,是牢騷語,雖然嘴裡說「莫惆悵」,心裡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聽風聲雜雨聲」。靠替人寫碑文,寫墓誌銘得來的錢買酒喝,要不然「酒債尋常行處有」,這過的是什麼日子!「猶有」,看似曠達,實為憤激,裡面藏有多少潛台詞呵。
《清明》 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解釋】)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稱為「新火」。【譯文】無花無酒的清明真沒興致,無聊寂靜像山僧一樣的落寞,幸而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火,獨對南窗點燃蠟燭讀起書來。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譯文】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地遊玩,目睹春色已到遠山,四週一片碧綠。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紅色花瓣,穿過柳絮飄搖的小巷;感到睏倦時,對著溪邊流水,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休要推辭這杯酒,休要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極宜遊樂,但不可樂而忘返。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解釋】南面北面的山上墳墓很多,清明時節三五成群的人都到墓地祭掃。紙灰如同白色的蝴蝶滿天飄飛,啼哭之聲悲切,那杜鵑花好像被斑斑淚血染紅了。日落後,狐狸在墳墓上安眠。兒女們掃墓歸來,夜晚依然在燈前笑談。人生在世有酒就應當暢飲而醉,死後何曾有一滴能流到九泉。作者也正是看到了現實世界人情的淡漠,才發出了及時行樂的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