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是農曆幾月幾日_七夕情人節農曆時間
七夕節農曆時間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也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是8月28日,星期一
七夕節由來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古人過七夕方法
農曆七月七,人稱「乞巧節」,拜祀活動在晚上舉行,故又稱「七夕」。有關七夕的傳說想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傳說中,天帝對於織女與牛郎的愛情竭力加以反對和破壞,並將他倆分隔在天河南北,不許相會,僅在每年七月七夕,才允許見面一次。《古詩十九首》有「迢迢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句,寫的正是小夫妻被阻隔。
不過,最早關於七月七日的節日的可信記載來自東漢時期。這個節日最初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沒有關係。《玉燭寶典·七月孟秋第七》引東漢學者崔寔(shi)所著《四民月令》記載:
「四日,命治麴室,具簿持槌,取淨艾;六日,饌,治五穀磨具;七日遂作麴及磨。是日也,可合藍丸及蜀柒丸,曝經書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
由此可見,最初的七夕是古人曬書曬衣裳的節日。
在《世說新語》上,也有一個比較好玩的有關七夕故事: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就是說郝隆這個人,在七夕這天搞起了行為藝術。別人曬東西,他曬自己,名曰「曬書」。
在那個時代,這種曝曬防潮的風俗十分盛大且鄭重,到了七夕節這天,從皇家到平民,全國都會熱情地投入起來。一項常見的勞動,也獲得了節日所必備的儀式感。
曝曬本身屬於勞動,雖然獲得了儀式感,但畢竟娛樂性不強,長此以往,這樣的節日很可能會沒落。幸好後來有織女和牛郎拍牛趕到。於是,七夕的另一個核心風俗出現了。
牛郎織女的傳說把七夕的主體變成年輕女性,七夕也就因此被稱作「女兒節」,或稱婦女節。
織女感情被破壞的傳說讓人聯想到女兒出家後的委屈。於是這一天成了古代新媳婦「回娘家」的日子,民間父母對於新嫁出去的閨女,每到七月初七要接回家來,意即要保護女兒和女婿的幸福生活。
除了回娘家,「乞巧」是七夕節的重頭戲。據傳,織女是個勞動巧手,所以在七夕這天,歷代婦女都要向織女乞巧,希望學到好的技藝。南朝梁代宗懍撰在《荊楚歲時記》寫道:「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為針,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乞巧。有喜子網瓜上,則以為符應。」可見南北朝時七夕乞巧已很盛行,祭拜雙星、月下穿針、蜘蛛網絲等成為主要習俗。
用喜子乞巧是最受民間婦女歡迎的一種方式。喜子指肖蛸科的蜘蛛。如果肖蛸在供神的瓜果上結了網,那就是乞到了巧的預兆,而且網越密,乞到的巧越多。由於蜘蛛結網和人類編織有一些相似,妹子們常常在七夕捉一隻肖蛸放到盒子裡關一宿,等到天亮的時候打開盒子,大家互相比較誰的肖蛸結的網多。網越多,就預示妹子今年的手越巧。
在宮廷中,「乞巧」的方式更加優雅。王建《宮詞》曰:「每年宮裡穿針夜,敕賜諸親乞巧桂。」乞巧樓主要作為乞巧表演的舞台。宮女手中各持宮中特製的七孔針,以五色絲線對月穿針,針孔小,絲線細,月光微,夜風大,姑娘們若能順利地巧穿,便為「得巧」。巧姑娘為得巧而雀躍,圍觀者一齊喝彩。
唐明皇可謂乞巧的最熱心倡導者,他與楊貴妃還在七夕互述衷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古代的江南還有這樣的習俗:刺繡女孩會在夜晚月光下,將一根繡花針輕輕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張力將針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針周圍會出現水波紋,哪一個波紋最複雜,就會繡出最好的作品,有時針上穿有紅絲,意味著向織女「乞巧」。唐代詩人林傑的詩《乞巧》說:「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顯然,古代婦女慶祝節日可不是買買買那麼簡單呢!那是一個屬於巧媳婦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