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七夕節去哪裡玩_西安七夕情人節好去處
西安七夕節好去處1:秦始皇陵兵馬俑坑
世界第八大奇跡。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震驚世界。這一建在公元前3世紀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礡的氣勢,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逼真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建造年代、建築規模與藝術效果無不堪與「世界七大奇跡」媲美。於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之譽不脛而走,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代名詞。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博物館,除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保護陳列大廳外,還有兵馬俑坑出土文物陳列室和秦陵銅車馬陳列室。
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
西楊村本是酈山北麓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村莊。1974年3月,西楊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樹林畔打一口井。這裡地處驪山沖積扇前緣,累經山洪泥石流淤積,耕地間夾雜佈滿鵝卵石的灌木叢和廢棄荒地。3月24日動工,挖到3米多深時,發現下面是紅燒土、燒結硬塊和炭屑灰燼,大家以為碰上了老磚窯址。繼續往下打,在5米多深處的井壁西側,陰暗的光線下終於露出「瓦王爺」凝靜的面容。村民們正詫異間,恰好公社幹部房樹民來檢查打井進度。他下到井底仔細觀察,發現出上的磚塊與秦始皇陵附近發現的秦磚一模一樣,急忙告訴大家暫停打井,接著便匆匆趕往縣城報告縣文化館。湮沒2200年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就這樣重新回到人間。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國雕塑藝術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樸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後,才形成中國雕塑的藝術風格。它的特點是高度概括,線條簡潔,風格浪漫,注重裝飾,講究神似而失於寫實。然而,秦兵馬俑的發現使中外美術史專家們瞠目結舌。人們在這裡發現了2000年前東方古典寫實主義雕塑藝術的高峰,找到了中國美術史上長期缺失的一頁!它嚴格運用寫實主義創作手法,無論形體、結構、比例、質感、量度都以準確的解剖構造為依據.從秦俑的臉部,可以看出皮膚肌肉下顴骨、眉骨、頜骨的準確位置,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一絲不苟,形體的每一凸凹無不符合人體解剖構造。甚至可以從馬的造型判斷其品種。非但如此,這些藝術大師還注意緊緊抓住人物性格,從人物的面部表情、內心活動、精神狀態上追求變化,塑造出栩栩如生、神態各異,形神俱備,無一雷同的眾多藝術造型。
西安七夕節好去處2: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相傳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建塔,用於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籍。這座塔初名為經塔。後世人稱它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讚歎。
這座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大雁塔,成為古城西安獨具風格的標誌。大雁塔初建時只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後經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大雁塔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秀典型。塔身用青磚砌成,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至於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則是後人為了區別於薦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內有木梯,可以盤旋登塔,憑欄遠眺,可飽覽關中大好風光。大雁塔的底層南門兩側,鑲嵌兩塊石碑,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太宗在貞觀廿二年(648),為玄奘所譯諸經作的總序。另一塊「大唐三藏聖教序論」是唐高宗為「聖教序」所作的紀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更是研究唐代建築的珍貴資料。
西安七夕節好去處3: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位於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了一套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禦體系。
西安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公元1370——1378)年間,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牆為基礎擴展形成。明城牆呈長方形,周長約13.79公里,高12米,頂寬12至14米,底寬15至18米。牆體以黃土為主,加少許石灰、細沙、麥秸節,和水調和,分層夯打。城牆之上平整寬廣,每隔120米建一座凸出牆外的敵台,台上建敵樓,全城共有98座。墩台之間距離相當,每2座敵台能夠形成有利的火力夾擊點,從而在戰時有效地射殺攀爬城牆的敵人。城牆頂部外沿築有2米高的垛牆,其上留有垛口,共有5984個,既能射箭、瞭望,又能有效躲避敵人箭矢。牆頂內沿建有半人高的女兒牆,無垛口,其作用是為了防止士兵及輜重在往來城牆時跌落。城牆的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都是方形。每角各修一座角樓。
城牆外有環繞城牆一圈的「護城壕」(護城河)。護城河寬30餘米,深12—15米。城牆內有6米寬的馬道和6處斜坡,方便守軍調動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