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活動的意義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七夕節

中秋節活動的意義

中秋節活動的意義

在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裡,中秋節被看做中國人的第二大節日。春節是第一大節日,春節也被中國人俗稱「過年」,有「百節年為首」之意,也有人把中國春節稱作「年節」,以示「年」與「節」位置的不同,樹立「年」高高在上的地位。「節」很多,「年」只有一個,在處處講次序的中國傳統價值觀念中,這一點顯得十分重要。這樣看來,中秋節在除去「春節」這個「年」之外,就又上了一個台階,可以看作中國人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了。

當然,排位並不是衡量一個節日重要性的唯一尺度,何況也沒有哪一個權威的部門做過統計數字。我想說的是,為什麼中國人如此喜歡中秋節?中秋節究竟寄寓了中國人怎樣一種情感?中秋節對於今天的新一代中國人有哪些值得吸收的東西?我們恢復了中秋節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又應該怎樣過中秋節?

在我的印象裡,中秋節是很溫馨的節日。

我把中國傳統節日分為白天的節日和晚上的節日,白天的節日,如清明節,要清晨到祖先墳上祭掃;端午節要在白天划龍舟;重陽節也要白天去登高……,而晚上的節日有元宵節,集中在華燈初上放煙花、游燈會;七夕節,晚上小姑娘們在月下「賽巧」;中秋節也是夜幕降臨時,一輪明月下,全家團圓在一起,吃月餅,寄相思。只有春節是白天晚上一起用的,晚上要守歲、祭祖,白天放鞭炮,迎財神,發壓歲錢,拜年……全方位、一條龍進行,長達15天。

從節日氣氛來看,白天要熱鬧,晚上要浪漫。由於儒家倫理文化的影響,中國人相對而言,熱鬧與浪漫的程度要比西方人弱些。節日在西方人眼裡核心是歡樂、開心、聚會的事情,所以「全民狂歡」是西方人的節日精神。而中國人的歡樂、開心都是有「度」的,古代只有在國家很重大的日子裡,或者是皇帝的一個大喜之日,才會有「君民同樂」的盛大節日場面。

大部分中國的節日裡,對於一個東方農業大國來說,一直是提倡勤儉過節的,不提倡節日裡的大肆喧鬧,反對節日鋪張浪費。我看到西方人的西紅柿節,狂歡之中,人們把西紅柿砸的滿街滿地都是,那種歡樂的情景是中國人不能接受的,這不是糟蹋東西嗎?在一個珍惜每一粒糧食的中國人身上,怎麼能容忍這樣不把農民的勞動成果當回事的「敗家子」行為呢?

可我們沒有想到,如此狂歡的「敗家子」正是那些種植西紅柿辛勤勞動的農民,他們是如此地浪費「狂歡」慶祝西紅柿豐收節慶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認為體現了自己的勞動價值。顯然,西方的農民觀念與我們的觀念也有很大的不同。歷史上,我們發現節日活動最熱鬧的朝代,大都是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的時期。節日也要國富民強才興盛。

中秋節的來歷

1.時令節氣

中秋節的由來之一是時令節氣說:《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雲。」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2.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輪流值班,一天出來一個。可是有一天,十個太陽一塊出來,曬得地上冒煙,莊稼都干了,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后羿的大力士,他登上崑崙山頂,卯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后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想起嫦娥晚上還沒吃飯,就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朝著月亮叫著嫦娥,讓她下來吃飯。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關於中秋節的笑話

有屎的月餅

中秋節到了,父子二人一起做月餅.

兒子是剛剛學做的,就問爸爸:「爸爸,應該用什麼餡?」

爸爸一邊擦擦汗說:「隨便啦——」 福,祝福網

兒子剛好就看見家裡的貓在拉了一陀屎,就把屎給偷偷地放進去。

當晚,爸爸就挑了兒子的月餅吃,邊吃邊說真滋味,就問兒子:「用什麼餡的?」

兒子說:「用貓貓的便便。」

爸爸這時剛好把月餅給吃了 。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