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文章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文章
1.中秋詩詞有很多,最膾炙人口的是宋代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的中秋詞,調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唐逸史》中記載了一個唐明皇游月宮的傳說,反映了當時的人對月宮的想像:
羅公遠,鄂州人,開元中,中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奏曰:「陛下能從臣月中游否?」乃取桂枝向天空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帝同登。約行數十里,寒氣襲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見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裳,舞於廣庭。帝問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曲也。」帝密記其聲調而回。卻顧其橋,隨步而滅。旦召令官,依其聲作《霓裳羽衣》之曲。
3.更富於幻想而令人神往的是《聊齋誌異·嶗山道士》中所描述的那個奇異的賞月故事。道人剪紙作月,嫦娥下地起舞,主客移席月中暢飲:
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諸門人環聽奔走。一客曰:「良宵勝樂,不可不同。」乃於案上取酒壺,分賚諸徒,且囑盡醉。王自思,七八人,壺酒休能遍給?遂各覓盎盂,競飲先爵,惟恐樽盡,而往復挹注,竟不少減。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何不呼嫦娥來?」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其聲清越,烈如簫管。歌畢,盤旋而起,躍登几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勝酒力矣。其餞我於月宮可乎?」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鬚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移時,月漸暗,門人燃燭來,則道士獨坐,而客杳矣。幾上餚核尚存。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