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秋節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並未是起源於唐朝,早在《周禮》的《禮記·月令》中就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的說法。在我國一年有四季,而每季又分為孟、仲、季,根據我國的曆法來看,農曆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份,俗稱仲秋,而八月十五恰好在仲秋的中間,所謂就是「中秋」了。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它始於我國唐朝初期,盛行於宋朝,而明清時期,中秋節儼然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由來——始於唐朝

在唐朝就有「唐明皇游月宮」的傳說,講的是唐明皇在八月十五的夜裡做了一個美麗的夢,夢裡在道人羅公元的陪奉下飛向了月宮,在這充滿寒氣的月宮門前有一個飄香的桂花樹,樹下活波的白兔正在搗藥,宮門牌匾上有「廣寒清虛之府」的字樣。明皇走進廣寒宮發現到處瓊樓玉宇,仙靈氣派,而在富麗堂皇的大廳裡,有穿著輕紗羅曼的眾多仙女翩翩起舞,飄逸動人,樂曲悠揚悅耳,好不讓人陶醉……

夢醒之後,唐明皇趕緊叫人記下了夢裡的樂曲,經過樂師們的調整,才有了流傳於後世的《霓裳羽衣曲》。

後來,民間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並且中秋節開始成為了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由來——盛行於宋朝

在北宋時期,中秋節正式被定於農曆八月十五,也就是我們現代中秋節的時間。中秋節盛行於宋朝可以從很多有記載的著作中看出來。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吃月餅的習俗也是從北宋開始,當時北宋皇宮裡吃的是宮餅,而民間也有類似於月餅的小餅、團餅,那個時候稱這些餅為「荷葉」、「芙蓉」、「金花」等,都是我們現代「月餅」的前身。至今,吃月餅仍然是中秋節最傳統的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明清成為重要節日

  中秋節吃月餅習俗

到了明朝時期,中秋節儼然成為了婦女們歸寧、團圓的節日。在這一天,凡是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家探親,並且在當日必須返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過夜。

而在海南,中秋節這一天,人們則有吃紅薯和甘蔗的習俗。在廣東、廣西等地,中秋節流行燃燈。

在清末明初時期,中秋節已經是個很隆重的節日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民間普通老百姓,都非常重視中秋節,每逢佳節,必會有各種月餅糕點出售,最有名的莫過於開封人民過中秋,著名的糕點鋪子「稻香村」、「五美」、「野荸薺」等在中秋節之前都會提前售出月餅。吃月餅儼然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

隨著朝代的不斷更替,社會的不斷發展,中秋發展到今天仍然是被人們重視的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我國「國家法定節假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