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秋分時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秋分節氣

廣東秋分時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廣東秋分時節風俗習慣

1、秋分祭月

潮人古代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習俗。中秋節又名仲秋節,是在秋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時只有秋分的活動,而無中秋節。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後,但由於有閏月的關係,秋分可以出現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時候。

然而,秋分是祭月的,古代潮人總是要把這個節日與月亮聯繫起來,如果秋分出現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們就很難見到月亮。在無月亮之夜過中秋節,就會失去它原有的意義。故後來潮人把中秋節的活動漸漸由秋分固定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日這一天定為中秋節,那正是滿月之期,整個夜晚都能見到明月,這才能體現中秋節的真正情趣。

在廣東祭月時祭拜一位木雕的鳳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區有以芋頭作供品的習俗。傳說元末農民起義推翻元朝的統治,曾用元朝統治者的頭祭月亮,因「元」與「芋」音近,後來人們以「芋」代頭。

2、秋分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廣東秋分養生技巧

俗話說,秋分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秋季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出現鼻干、咽干、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

秋分時節要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不要再吃冷飲、熱氣上火的東西,飲食應以清淡、溫熱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葷素夾雜,可以提高營養的吸收率。可食用瘦肉、家禽、魚、奶、豆製品及蔬菜水果等。時令水果中,梨和甘蔗具有健脾、益肺、止咳、祛痰的功效。

廣東民間歷來秋日最多潤養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蘿蔔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肝湯、無花果白鯽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家庭養生之品。

老人出外鍛煉身體時,不要太早。加強鍛煉,增強身體抵抗力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關鍵,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應該適當鍛煉,逐漸增加運動量,使得臟器功能協調,不過早上天太冷,可以選擇晚飯後散步等方式鍛煉。

秋分養生粥

1、米黨參粥

材料:黨參、白茯苓各159,生薑塊59,黑米lOOg,冰糖609。

做法:加水適量,共煮成粥。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養目的作用,適宜氣虛體弱、脾胃虛弱、全身倦怠無力、食慾不振、大便稀薄者。

2、蘿蔔粳米粥

材料:白蘿t-25%,粳米lOOg,生薑絲89,豬油259,精鹽39。

做法:加水適量,共煮成粥。

功效:消食利氣,寬中止渴,適宜因素食(素食食品)肥甘、厚味較多而消化(消化食品)力較弱的患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