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糕簡單的做法_重陽節怎樣做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重陽節

重陽糕簡單的做法_重陽節怎樣做

重陽糕簡單的做法

重陽糕的做法一

材料: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紅綠果脯100克、紅糖50克、食用油25克和干桂花少許。

做法:

1、先將紅綠果脯切成絲備用。將赤豆、白糖、食用油製成干豆沙,備用。或可直接去店裡買一包豆沙;將糯米粉、粳米粉摻和均勻,取150克拌入紅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狀粉漿備用;將其餘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拌透備用。

2、取糕屜,鋪上清潔濕布,放入一半糕粉刮平,將豆沙均勻鋪在上面,再把剩下的一半糕粉鋪在豆沙上面刮平,然後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麵粉時,把糊狀粉漿均勻地鋪在上面,撒上紅、綠果脯絲,再繼續蒸至糕熟,即可離火。

3、將糕取出,切成方形或菱形狀,撒上干桂花;用彩紙製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可。

重陽糕的做法二

材料:糯米粉兩份,玉米粉一份,紅豆200克,南瓜200克,白糖200克,橄欖油少許。

做法:

1、把兩份糯米粉和一份玉米粉混合,加白糖(以自己的口味適當增減),加少許水,約50毫升,用筷子攪拌均勻。用篩子將混合好的濕粉篩一下備用。

2、紅豆洗淨,加少許水和白糖用高壓鍋煮熟,再按壓成紅豆泥備用。南瓜洗淨後切小塊上鍋蒸熟,按壓成南瓜泥,加白糖和適量的濕粉拌勻備用。

3、取一個長方形的器皿,在底部塗抹一層橄欖油。再將濕粉平鋪在底部,扣平。上鍋蒸五分鐘。在蒸好的粉上鋪上一層紅豆泥,再上鍋蒸5分鐘。

4、紅豆泥上再鋪上一層濕粉,再蒸5分鐘。在蒸好的紅豆泥上再抹上已經拌勻的南瓜和濕粉,再蒸5分鐘。取出蒸熟的糕,切成菱形塊。在上方點綴一些紅綠絲或者玫瑰花等。

重陽糕的做法三

材料:回粉20.25公斤、攪糖20.25公斤、桃仁6.75公斤、川白糖2.75公斤、花生油5.5%、飴糖5.5%。

做法:

1、回粉:將糯米浸泡7天後,濾干,以砂拌炒,再磨成細粉,並用100眼篩子過篩,然後置於專設的濕度較大的環境中吸收水分,成為回粉。回粉時間7天左右,以手捏粉子成團不散垮即可。

2、攪糖:攪糖中川白糖89%、花生油5.5%、飴糖5.5%。製作同「花糕」中攪糖的製作方法。

3、糖粉:攪糖與回粉混合,並反覆滾壓,使之柔軟。再將其中40%的糖粉,用40眼篩子過篩,作為底、面層糖粉。其餘糖粉作為中層糖粉。

4、材料:酥桃仁切碎後,用白糖水漂濕。白糖水系以配料中川白糖的45%在沸水鍋內溶化而成(水量為所用白糖的25%)。然後混合其餘的川白糖,並與中層糖粉拌合均勻。

5、裝盆:用專制木盆。裝盆時,底、面糖粉各半,中層糖粉為總量的2/3,先裝底糖粉,並用銅鏡走平,再裝心料(中層糖粉),再走平,然後裝面糖粉,並走平壓緊。

6、成型:裝盆後,在盆內按長約4.5厘米、寬約1.5厘米、厚約1.5厘米的規格切塊成型。

重陽糕的起源

發給士兵的乾糧

重陽糕的起源有一種來源甚早的說法。《南齊書》卷九上說,劉裕篡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台。等他即位稱帝后,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說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乾糧。

蒸糕賞送報喜之人

另一種傳說則流傳於陝西附近。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裡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給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乾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食用重陽糕的注意事項

肥胖

由於重陽糕中有較多的澱粉、糖、甜豆沙、豬油和果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較高,是一種高熱量食物,肥胖者盡量不要吃。

糖尿病

因糯米中含有較多的支鏈澱粉,與我們通常所食用的大米中含量較高的直鏈澱粉相比,支鏈澱粉使血糖升高的幅度更大,所以糯米是一種血糖指數較高的食物;機體在消化澱粉的過程中,長鏈碳水化合物變成了短鏈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數也相應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忌食重陽糕,尤其是糯米類的。

高脂血症、冠心病

豬油屬於動物固醇,食入後引起膽固醇升高,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等不利健康的後果,因此,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須慎重食用。

胃腸功能不好

由於甜食食用過多會導致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而糯米食品又不利於消化,所以胃腸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慎重食用重陽糕。

胰腺炎

有些重陽糕中脂肪含量較高,胰腺炎患者不宜食用。

胰腺炎患者

不宜食用;另一方面,含糖量較高的重陽糕也會加重胰島細胞的負擔,所以胰腺炎患者應慎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