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什麼喝菊花酒_重陽喝菊花酒來歷
重陽喝菊花酒來歷
重陽佳節,正值菊花盛開,所以古代曾經把重陽節稱之為「菊花節」。而在重陽節飲菊花酒,也是古代流行過的一種民間風俗。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
我國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傳說喝了這種「菊花酒」可延年益壽。秋天菊花盛開,邊賞菊邊飲菊花酒的雅興起源於晉朝詩人陶淵明。
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沂己載,漢高祖時,宮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據南朝梁關均撰《續齊諧記》記載,「九月九日……,飲菊酒,禍可消」。這是舊俗重九為重陽節,需飲菊花酒的開始。
《續齊諧記》說,東漢桓景隨費長房學道多年。有一天,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家中會有大災難,你快速趕回家裡,讓全家人各做一個裝茱萸的綽袋繫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可以消災避難。桓景依其言,全家人得以免於疫病。這個近乎神話的故事,反映了人們希望避瘟疫,求健康的殷切願望,同時也說明了菊花酒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至於飲菊花酒的習俗也與養生保健有關。菊是應時花草,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從中藥理論來說,菊花的性味與歸經應屬「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其功能與主治為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等。
古人甚至把菊花酒稱之為「不老方」。《太清記》中就記述了一種「不老方」謂:「九月九日采菊花與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而在《本草綱目》中則更具體的記載:「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二斤,茯苓一斤,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日三服,或以煉過松脂和丸雞子(雞蛋)大,每服一丸。主頭眩,久服令人好顏色,不老。」
重陽節菊花酒的做法
然而古人所飲的菊花酒,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酒呢?古書上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用菊花為原料製成的酒,稱之為「菊花酒」。另一種說法是在重陽節新釀的酒,統統稱之為「菊花酒」,因為這個節令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
如此看來,只要是在重陽節釀製的酒,其原料不一定是菊花,其他稻麥、高粱等五穀釀製而成的酒,都可以稱之為「菊花酒」。推而論之,重陽節的宴會,也可以稱之為「菊花宴」了。
不過大多數的資料,都是說用菊花釀製的酒,才能稱之為菊花酒。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述菊花酒的釀製方法是:「菊花酒,十月采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擇淨入醅(尚未定型的酒)內攪勻。次早搾,則味香清洌。」
另外在《西京雜記》中也記述了菊花酒的製法:「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這兩種製法雖有不同,但都要用菊花為原料,而《遵生八箋》的製法更為簡便一些。
還有在《直隸志書。南皮縣》中,則又有一種說法:「重陽新釀黍酒,謂之菊花酒。」這就是從時令的觀念來理解了,那麼只要在九月九日菊花盛開時飲的酒,不管黍酒、米酒,都可以稱之為「菊花酒」了,意思就是賞菊花時節飲的酒。所以我們還是根據這種說法,在重陽佳節到來的時候,大家來一邊賞菊花,一邊飲「菊花酒」。
重陽節其他習俗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