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習俗介紹-山西各地有哪些風俗習慣
山西各地有哪些臘八節習俗
晉東南
山西一般有「葷年素臘八」的說法,但在晉東南地區,臘八粥是用肉汁煮江米,再加入大棗、栗子、榛子、杏仁等乾果製成。
晉中
太原市下轄的婁煩縣等地,臘八節習慣「捂麻雀餑餑」、「打麻雀面」。具體做法是把面捻成圪垛垛,搓成圪搓搓,煮熟撈出來,在院裡撒一點兒,表示捂麻雀、打麻雀、消滅麻雀。當年成婚的小伙子要到井上搶挑頭一擔水,民俗認為「明年可以生一個胖娃娃」。
在晉中,太原一帶的城鄉還有泡製「臘八蒜」的習俗,也稱「臘八醋」,這種醋,酸中帶辣,辣裡有酸。
晉北
晉北許多地方,臘月初七日下河取冰塊,除留一部分供神外,全部倒在水缸裡溶化,以備次日早晨做「臘八粥」使用。
晉南
山西南部地區習慣臘月初一炒豆子,臘月初五吃五豆飯。民間有「吃五豆飯,長一斧頭」的說法。
臘八被視為古代的「慈善日」
除喝臘八粥外,臘八節還有祈豐產、辟邪、防瘟疫、占卜年景等很多內容。特別是明清以後,臘八節已被古人賦予了更高層次的含義,濟貧、施捨成了主題,因此,臘八節也被視為古代的「慈善日」。
寺院僧尼所煮的臘八粥也稱「佛粥」,佛粥一送施主,二濟窮人。施主在接到佛粥後,一般還會回贈一些燈油錢或佈施其他財物,蘇東坡所謂「今朝佛粥更相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出於「濟窮」的目的,有些地方的僧人在臘八節到來之前即開始化緣募米。清乾隆《延慶縣志》記載,北京延慶,「僧人前期沿門募米,至是日,作粥施捨窮人,與他處同。」
很多非信佛之家也會在臘八節饋粥施粥行善。據民國《華陰縣續志》,陝西華陰一帶,「好善者募斂米面,設粥通衢,以施乞丐、行路之人。」清光緒《天津府志》中則記載了天津在臘八這天的善舉:「以米、豆、棗、粟雜煮之,曰臘八粥,兼飼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