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臘八粥的文章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臘八節

關於臘八粥的文章

記憶中的臘八粥(散文隨筆)

小時候,總盼望著過年。我們農村人把過春節俗稱為「過年」。過年的第一道門檻就是進入農曆臘月初八。過了臘月初八,年氣漸濃。記得每逢這一天,母親和嬸娘以及左鄰右舍的農家一樣,早早起床,為全家人做最愛吃的臘八粥。這頓臘八粥要熬美美一大鍋,全家人也要吃好幾天。

現在年月吃臘八粥不算什麼稀罕餐。可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缺吃少穿,生產力比較落後,要吃一頓豐富可口的臘八粥可是娃娃們久盼的稀餐了。記得,媽和嬸娘為了一家人吃好這頓臘八粥,秋收後,她們就事先選好優質的玉米棒子,然後脫粒涼曬,再到石碾上進行精加工,碾成顆粒較大、脫了皮的玉米珍子。農家在做臘八粥時也很有講究,要選最好的豆腐、蒜苗、胡蘿蔔和菜籽油炒成可口美味的下鍋菜,當大粒玉米珍子熬熟爛後,再把下鍋菜放入鍋中,美味的臘八粥就算熬成了。大人各一老碗,娃娃們各一小碗。時令雖處嚴寒隆冬,熱騰騰的臘八粥吃得全家老少人臉上淌汗,渾身暖和。過了臘月初八,好幻想的孩子們,盼星星、盼月亮,最終盼過年(春節),能「穿新衣、戴新帽,吃好食」,走親訪友掙東西,這是往昔的記憶。我在臘八這天把故事講給兒子和兩個孫女,成了他們不屑一顧的笑談。

如今,時代變了,生活好了。人們一日三餐天天如同往昔過年一樣。再也不為吃穿發愁。每逢臘月初八,各家各戶的臘八粥花樣翻新,有我們關中地區傳統的臘八粥,也有從全國各地傳入我們陝西關中的各類大米做法的臘八粥。此臘八粥的做法,用精品大米、優良紅棗、枸杞、桂圓、白果、紅糖等佐料做成,的確可謂美味佳餚,與我們關中地區傳統的臘八粥相得益彰。每逢臘月初八,妻子分次熬好兩類臘八粥,我的兩個孫女嘉怡、嘉琪用小飯勺左邊吃一口、右邊吃一口,那貪食的模樣,把我和老伴看得入了神。年邁九旬的老媽看到兩曾孫女的吃相,喜得眼睛成了一條線,感慨地說:「唉,年代變了,美食多了,看這兩個小傢伙吃得多香。」是啊,今非昔比,很平常的臘八粥卻折射出不平常的時代變遷。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下,舉國上下正在全面推進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我們堅信,未來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將會更加豐富多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和服裝款式也將會源源不斷地融入尋常百姓家,現代時尚的生活方式將助推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作者簡介:薛立興,男,陝西省扶風縣人。生於1955年3月14日,大學文化,公務員(現已退休)。自幼酷愛文學,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寫作。曾在《人民日報》、《鄉鎮論壇》雜誌等全國及省市、港澳台報刊發表文學新聞等作品上千餘篇,獲獎上百次。被聘為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寶雞市作家協會會員、市雜文散文協會會員、市縣詩詞楹聯學會會員,曾兼任《陝農報》扶風記者站站長,現任扶風縣詩詞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他的數百篇作品收錄《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鄉鎮企業報》、《法制日報》、《中國農機化雜誌》、《陝西日報》、《陝西農村報》、《寶雞日報》等多家報刊年度彙集;他著有《古韻扶風》、《崛起》、《周風秦韻》等文集專著多部;他的作品也收入《扶風作家散文選集》、《扶風文藝》期刊系列叢書,在當地享有盛名。

文 | 名家筆下滋味各異的臘八粥

兒時的記憶中,每當邁進了臘月的門檻,母親便開始扳著手指數起日子來,念叨著:「快到臘八了,又該給你們熬臘八粥喝了……」

臘八節開運習俗,祈福、辟邪保平安——

十二月作為一年的歲終之月,之所以稱做「臘月」,其原因有三:一、「臘者,接也」,新舊交替,寓意此月後即將開始下一年;二、「臘者同獵」,獵取獵物祭祖祭神;三、「臘者,逐疫迎春」。 所以,臘八節又稱做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

而一到臘八節,就意味著離中國傳統的春節就越來越近了,濃濃的年味,在空氣裡蔓延開來。在這個芳香瀰漫的臘月時分,品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讀作家筆下的「臘八佳作」,別有一番滋味。

沈從文的臘八粥:聞到香味 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沈從文在《臘八粥》一文中這樣描寫孩子喝臘八粥的場景:「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併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歎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鍋中的栗子會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罷,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麼大,那就妙極了!糖若多了,它會起鍋巴……」在這篇文章中,天真爛漫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喝臘八粥的樣子,躍然紙上。

冰心的臘八粥:蘊含對母親最深的懷念

冰心的散文《臘八粥》一文,以清麗優美的文字,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娓娓道來:「從我能記事的日子起,我就記得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母親給我們煮臘八粥。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

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閤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借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歎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灶上擺著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為了供佛,而是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為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這篇文章,質樸而感人。原來,最深的懷念,就是平實地講述,字字珠璣,貼切恰當。

老捨的臘八粥:粥裡有各種豆 像「農業展覽會」

老捨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這樣寫道:「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等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品讀此文,老北京人過臘八的熱鬧場景,便浮現於眼前。

梁實秋的臘八粥:祈求團圓 家家熬粥送親友

臘八節的內涵,在梁實秋筆下是祈求團圓的心願。他在《粥》中寫道,小時候喝臘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過,我的二舅爹爹(我父親的二舅父)就開始作業,搬出擦得珵光大亮的大小銅鍋兩個,大的高一尺開外,口徑約一尺。然後把預先分別泡過的五穀雜糧如小米、紅豆、老雞頭、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 子、紅棗、桂圓肉之類,開始熬煮,不住的用長柄大勺攪動,防黏鍋底。兩鍋內容不太一樣,大的粗糙些,小的細緻些,以粥果多少為別。此外尚有額外精緻粥果另裝一盤,如瓜子仁、杏仁、葡萄乾、紅絲青絲、松子、蜜餞之類,準備臨時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臘八早晨,每人一大碗,盡量加紅糖,稀里呼嚕的喝個盡興。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給親友,東一碗來,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舉。剩下的粥,倒在大綠釉瓦盆裡,自然凝凍,留到年底也不會壞。自從喪亂,年年過臘八,年年有粥喝,興致未減,材料難求,因陋就簡,虛應故事而已。

周紹良的臘八粥:溫暖滋補 甜鹹粥各具特色

作家周紹良在《記臘八粥》中說,有的地方,只認為吃了臘八粥,也就是說春節將臨,農事已完,帶有慶豐收的意思。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蓮子、紅棗、板栗諸般果實,和上姜桂調味品,摻在米中煮成,謂其溫暖滋補,可以祛寒。而南方某些地方,在臘八這天,除了燒煮甜臘八粥外,還有用青菜、胡蘿蔔、豆腐、雪裡蕻、黃花、木耳切絲炒熟合於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謂之鹹臘八粥。周紹良這裡,臘八粥不再只是一味食品,裡面還蘊藏著濃厚的文化內涵呢。

王蒙的臘八粥:兼收並蓄來者不拒 是粥中之王

王蒙在《我愛喝稀粥》中寫道:每年農曆臘月初八北方農村普遍熬製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臘八粥兼收並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稱黃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 雞頭米薏仁米高糧米赤豆芸豆綠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乾瓜果脯杏杜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匯於一鍋之中,敖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乾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於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當當、飽飽滿滿,真能啟發一點重農愛農思農之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