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養生想祛濕可以吃什麼
祛濕食譜
1、清炒馬齒筧
材料:馬齒莧、色拉油、鹽、姜、大蒜(白皮)、香油。
做法:將馬齒莧洗淨,切成3厘米長,入沸水鍋內焯水後撈出,瀝干水分;蒜子、姜切末。鍋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姜、蒜末煸香,放入馬齒莧,加鹽翻炒均勻,淋香油,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馬齒莧在民間也叫長壽菜。此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散血涼血之功效;適應於目翳、心血管疾病、腎炎水腫、熱毒瀉痢、便血、痔瘡出血等。
2、紅棗薏米淮山煮排骨
材料:排骨150克、紅棗10克、薏米30克、淮山250克、薑片20克,鹽、生抽、胡椒粉、雞湯、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排骨洗淨斬件,以鹽、生抽、花生油拌勻備用;紅棗、薏米洗淨,浸泡30分鐘備用;煮開雞湯,放入紅棗、薏米和薑片慢火煮30分鐘,然後放入排骨和淮山中火煮熟,最後調味即成。
功效:除了祛濕之外,薏米還有「美容食品」的稱號,能夠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是很多愛美人士所鍾愛的食材。
3、山藥炒萵筍
材料:山藥1根,萵筍1根,蔥、蒜適量,水、食用油適量。
做法:將山藥和萵筍分別對開再切片,山藥放鹽水裡泡一會兒防氧化變色;起油鍋,蔥蒜爆香,先放萵筍片炒幾下;加入瀝過水的山藥片同炒;調入適量鹽,加少量水蓋上鍋蓋煮兩分鐘;最後調入少量雞精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健脾補肺。
4、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可選用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污並斬件,芡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5、炒扁豆煲鳳爪
材料:炒扁豆150克(中藥店有售)、雞腳4對、豬瘦肉100克、生薑3片。
做法:炒扁豆稍浸泡,洗淨;雞腳去甲,切開,用刀背敲裂,洗淨;豬瘦肉洗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油便可。
功效:利水化濕、健胃補氣。鳳爪即雞腳,中藥扁豆炒後更健脾化濕。其清潤可口,具有消暑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為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養生湯品。
養生三方法
1、注意人體陰陽平衡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專家介紹:春分時節陰陽平衡協調,人們在保健養生時也要順應節氣的特點,注意保持體內陰陽「平和」的狀態,此時,多梳頭,刺激頭部經穴對於保持平衡並同時消除疲勞很有幫助。
2、注意春「捂」
不少市民懂得春捂秋凍,但春分後,是否應該春捂就得看天氣了。
專家指出:人們要隨著氣溫升高逐漸減衣服。此時頭部要少捂,春分後陽氣上升,多用梳子或者手指梳頭,有助於梳理陽經,利於陽氣升發。
3、梳頭刺激頭部經穴
據悉,《黃帝內經·素問》的「脈要精微論」稱:「頭者,精明之府」,它不但穴位豐富,而且是人體經絡彙集的重要部位,「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頭面」。研究表明,梳頭時梳齒與頭髮的頻繁接觸摩擦,頭皮末梢神經受到剌激後可產生電感應,通過大腦皮層,使頭部神經得到舒展和鬆弛,有利於中樞神經的調節,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和增強頭皮及腦細胞的血氧供應,消除大腦疲勞,增強腦功能,使人思維敏捷,記憶力增強,從而延緩大腦衰老。
因此,春季早起時,如果趁著大自然陽氣和體內陽氣開始升發之時,適當梳梳頭,刺激頭部諸多經穴,能讓體內陽氣升發舒暢,令氣血流通,使人神清氣爽。
美食推薦
蟲草燉雞
烏骨雞1只,洗淨切塊,蟲草、黨參各10克,黃精、熟地各5克,紗布包好,一同入鍋內,加玉蘭片、冬菇、料酒、生薑、食鹽、蔥頭等調料和適量清水,煨燉至酥爛即可食用,隔日一次。
山藥胡桃粥
鮮山藥100克,扁豆、胡桃肉各50克,粳米60克。將山藥洗淨切片,與扁豆、胡桃肉、粳米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粥,待粥熟後加精鹽、味精、生薑、蔥花調味食用。
金針雞湯
雞腿2只、白木耳15克、干金針15克、黑棗8顆、黃耆5克、鹽1小匙、水800毫升。白木耳以水泡開,剪去蒂。干金針以水泡軟。 雞腿洗淨切塊,汆燙去血水。湯鍋內倒入水,放入黑棗、黃耆,以大火煮開。再放雞腿、白木耳,煮至再次沸騰,轉小火燜煮10分鐘。最後放進金針,大火煮滾至熟後,加鹽調味即完成。
芪精棗湯
黃芪15克,黃精10克,大棗6枚,水煎服。一日一劑,適用於氣虛體弱、倦怠乏力者。核桃仁5個,佛手片6克,丹參10克。將丹參佛手煎湯,核桃仁、白糖搗爛成泥,加入丹參佛手湯中拌均,用小火煎煮10分鐘,冷卻後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