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客家人有什麼過年的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春節

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客家人有什麼過年的習俗

  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客家人有什麼過年的習俗

  隔年飯

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祇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還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餘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後,才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

  磨豆腐,干魚壙,殺豬、雞、鴨

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戶戶開始磨豆腐。農家多數家門口有小魚壙,到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後全部魚壙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壙魚製作菜餚,另一方面方便春節後挖取壙坭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岳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貼對聯

年節這一天,家家都會貼上寫有吉祥語的紅對聯和橫幅,大廳裡貼上大紅的「福」字,豬牛圈裡貼上「六畜興旺」的紅條幅,除外還會在許多用具上貼上紅紙條,稱之為「封歲」、「上紅」。

點歲火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歲的習俗,家家通宵達旦燈火明亮,稱之為「點歲火」,火籠加炭稱之為「漚火桶」。大家團聚一起,辭舊歲迎新春,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大人還有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敬祖先

臘月三十日早餐後,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生,將祖祠牆壁粉刷一新。午後,陸續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後,放炮竹,有的放銃。每到大年三十午後,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於耳,一直延續到黃昏。

拜年

初一早餐,客家人習慣要吃「長壽麵」,因為麵條長像征長壽。接著小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孩子糖果桔子,有的還會給「紅包」,舊稱「掛頸」。到親戚家拜年,一般要帶桔餅、糖等禮物,主人備茶果接待,有的還要留飲「拜年酒」吃雞腿,拜年活動一般會延至元宵後,甚至正月底。

吃素齋

客家人自古以來就有「勤儉持家」的風氣、和戒殺生的慈悲觀念,所以在年初一,一年頭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齋」。吃了早齋以後,一般的習慣老人家是要到寺廟燒香,因之寺廟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納福。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地方的過年習俗,我們要尊重別人的習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