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理發的民俗由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春節

正月不理發的民俗由來

正月不理發的民俗由來

細心的人或許會發現,在春節假期後,有一個行業是比國家規定的法定假日長很多的,那就是美發行業。很多理髮店,過了正月初十,甚至過了正月十五才開始正式上班。有些知曉民間風俗的朋友或許早就猜出這跟我國的一項風俗有關。沒錯,那就是「正月裡不宜理發」。

在民間,至今流傳一句禁忌歌謠:「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現在上了歲數的人還對此身懷忌諱。前段時間,就有媒體報道說在長春,因為舅舅發現自己的外甥理髮,而鬧得很不愉快。在這位舅舅看來,這個外甥「太任性」,沒禮貌,正月裡理髮,無疑是對他的「詛咒」。最後在親戚的調節下才算作罷。

正月裡不理髮,仍然在很多地方口耳相傳,尤其是有舅的孩子,有些講究的家長則會對其格外叮囑,生怕孩子在正月裡理發會對孩子的舅不利。當然,這也似乎有些小題大作,牽強附會,有些迷信的成分。

正月裡為何不宜理發?「正月裡不剃頭」與「死舅」這兩件看似毫無聯繫的事物聯繫在一起,究其源頭,源於一種附會和誤傳。據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志》卷二《風俗》揭出了習俗的謎底:「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即說清軍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髮留辮,而漢民則由於心懷故國,相約正月裡不剃頭,以示不忘舊君,成為「思舊」。時間久了,「思舊」便諧音成了「死舅」,最終以訛傳訛,成了「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民間禁忌。

而「正月裡不剃頭」,還與古代漢人對頭髮的重視有關。《孝經》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古代漢人認為「頭髮」是父母給的,因此自己無權「處置」自己的頭髮,而頭髮也被認為跟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所以古代人常束髮為髻。除非一個人看破紅塵,要出家為僧為尼,才剃度,以表明自己不戀塵世的決心。而古代人不理髮,也有緬懷祖宗的意味。古代人認為頭髮的重要性幾乎和頭顱相等的,因此「剃髮」就是「剃頭」,而今人管「剃頭」「剃髮」叫成「理發」,僅是整理頭髮而已,可見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理發」這件事的觀念上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如此看來,「正月裡不宜理發」深究起來,一半是傳統的觀念,一般是迷信的牽強附會。時至今日,已沒有必要對「正月理發」與「死舅」的關聯性做太多的考究。而從中醫養生角度講,正月裡不理發是有其合理性的。《黃帝內經·素問》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也就是說,春天是萬物萌發、推陳出新的時節,而不應該阻止新生事物的生長。對應到頭髮上,就是要讓頭髮披散開來,任其自由生長,而不應該剪斷,違逆春生之氣。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剃龍頭」的習俗。如果對「正月剃頭死舅舅」還身懷忌諱的人,不妨趕在這一天「剃龍頭」,為新的一年博個「好綵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