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由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春節

關於春節的由來

春節的由來:舜繼天子位,帶領部下人員祭拜天地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年」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事。干支紀年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跡;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歲首(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祭祀的蛛絲馬跡。原始意義上的歲首,是指干支曆法的「立春」,當天象「斗柄指寅」時,陰陽轉化,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年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春節由來傳說一

春節源於'年獸'。據傳說,古時候有一頭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獸長期居住於深海,每年只有除夕夜才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人性命,因此,村裡的人一旦到了除夕夜,幾乎全部上山避難,由於山高險峻,年獸上不去高山。一次,有一位老婆婆因腿腳不方便,沒有來得及上山,這時兇猛的年獸來到,張開血口,直撲老婆婆,突然出來一位道士,點燃一串包有紅紙的'火藥',直接仍在年獸身上,頓時紅火乍現,年獸接觸火光後,渾身哆嗦,怪叫一聲後逃入海裡,再也沒了動靜。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人們陸續返回,得知此消息後,從此家家放鞭炮、點紅蠟燭,貼對聯,年獸自此再也不敢作怪了,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隨著年獸一說越傳越遠,春節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由來傳說二

春節源於'虞舜'。在公元前2174年,上虞上浦境內有個鏡山的地方,名叫姚丘,這裡住著夫妻倆人。男主人因為眼疾被人稱為瞽叟,妻子名叫握登,一天晚上,握登夢見自己身上被彩虹縈繞,醒後找到當地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告訴握登,此乃大吉之照,握登被說的心裡樂開了花,此時的握登已有五個月的身孕,待到孩子出生時,夫妻兩發現這個孩子竟然是雙瞳,故取名重華。而虞舜出生的日子正好是除夕夜,小名則賜予除夕。隨著虞舜長大,本身的才華與能力表現的格外出眾,於是堯禪讓帝位於虞舜,舜便將自己出生的那天定為'年',第二天定為新的一年,從此被後人所沿襲至今。

春節由來傳說三

來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這個傳說還不如年獸的可信度大,應該是屬於當時的迷信傳說,隨後被後人更正。最被普遍接受的是由上述說法二中的虞舜說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