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何要吃清明果_清明節吃清明果的由來
清明果簡介
清明果(應該寫作清明粿,粿乃米粉、麵粉、薯粉等製成之食品,而果不知何意)是浙江省、福建省小部分地區、江西、安徽部分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也叫青糰子,一般在清明節食用。該小吃形似餃子,外皮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艾草,別名: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蒿、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鼠鞠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後是採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裡捏揉,隱隱有清香氣。
清明節吃清明果的由來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隻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清明節吃清明果的地區
浙江省、福建省小部分地區、江西、安徽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