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諺語_清明節俗語大全
清明節諺語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
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
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
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
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滿立夏,寒死老郎爸。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刮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
清明嫁九娘,一去不還鄉。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螺,抵只鵝。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清明前掛金錢,清明後掛銅錢。
清明前後寒十天。
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清明節俗語
清明曬得楊柳枯,十隻糞缸九隻浮。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清明無雨少黃梅。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
清明響雷頭個梅。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無雨,後來哭雨。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種棉正適時。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雨打清明節,干到夏至節。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清明節簡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