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立夏的習俗
【立夏】的習俗禁忌與養生,你知道多少?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歷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那麼,立夏時節有哪些習俗以及怎麼樣養生,下面與大家一起探討!
立夏習俗
立夏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個普通的節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殊不知這在舊時,卻是一個節日,是天子祭祀炎帝、祝融的重要日子。舊俗立夏日又稱「立夏節」,到了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慶祝儀式。其中五花八門的習俗禁忌,人們多半是知之甚少的,下面就羅列一些典型的例子以供大家參考。
迎夏
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節氣。據載,每逢立夏這一天,帝王都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舉行迎夏儀式。因夏季五行為火,對應的顏色為紅色,所以,君臣在立夏這天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珮,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
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曆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秤人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樑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
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樑(門檻),謂這天坐地樑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樑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立夏養生
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因此,夏季養生要以「養心」為主。
飲食
在飲食上,常吃堅果能夠有效強心護心。如常吃乾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堅果,都有助於保護心臟。而由於夏季陽氣盛於外,陰氣居於內,造成前文所說的「苦夏」,所以夏季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如白菜、苦瓜、絲瓜等。
夏季養心補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還應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養心安神,如小棗、蓮子、百合等,這些都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時喝粥和湯類對身體也大有好處,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還可健脾祛濕,補養身體。
養神
夏季除了飲食養生外,貴在養神。《素問·上古大真論》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養神對於養生的重要性。進入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們往往心躁不安,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狀。所以在精神調養方面,夏季應靜心養性,清心寡慾,戒大喜大悲。多靜心養神,少貪心雜念。
運動
夏天是晨練的好時節。中醫養生中講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說冬季要注意營養和能量的積累,而夏季就要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所以,晨練是不錯的選擇。大家應早睡早起,加強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鍛煉雖有利身體,但在夏季不宜運動量過大。由於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帶走身體的能量,所以,要及時補充消耗的能量。建議在炎炎夏季自備一些降溫防暑飲品,比如綠茶、綠豆湯、酸梅湯等,都是止渴生津的養生飲品。
立夏的民俗文化與養生
一、立夏簡述
(一)立夏的時與度
立夏度數信:以四月節為週期律中的空間之度和時間之數,以火德能量之氣依時而至為信
陽曆時間: 5月5日,21:25:18 ;每年5月5日至6日期間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45度
天地能量主運:火氣禮德能量峰值期
能量卦象對應:夬卦完全形成期
天時能量對應:四月初
地支能量對應:辰時(7-9時)
人體脊椎對應:第8胸椎(T8)
節氣序列: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實為第10個
前後節氣:古清明,立夏,小滿
(二)夏季養生概述
進入夏季以後,在天地陰陽能量的升與降方面,天德運用五運模型中第一運的仁德木能量的過程完全結束,天道能量的輸布開始進入到五運中的第二運,也就是禮德火氣的峰值期,以及信德土氣階段。
在日度週期律之中,既要重視每一天上午7點至9點(辰時未)的修身實踐,同時也要重視9點至11點(巳時)、11點至13點(午時)以及13點至15點(未時頭)的修身實踐,將禮德火運完整地把握住。
我們在夏季具體應該怎樣做,來落實「正善治」的養生呢?《攝生消息論》中對此有詳細的講解:
「夏三月屬火,主於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當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心氣當呵以疏之,噓以順之。三伏內,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洩陰氣,故不宜針灸,惟宜發汗。夏至後,夜半一陰生,宜服熱物,兼服補腎湯藥。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陰氣,食此凝滯之物,多為症塊。若患冷氣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當慎護。平居簷下、過廊、巷堂、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等所在雖涼,賊風中人最暴。惟宜虛堂淨室,水亭木陰,潔淨空敞之處,自然清涼。更宜調息淨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每日宜進溫補平順丸散。飲食溫暖,不令大飽,常常進之。宜桂湯、豆蔻熟水,其於肥膩當戒。不得於星月下露臥兼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一時雖快,風入腠理,其患最深。」
這段話是說,夏季三個月,在五行中對應火德能量,主長養。心火氣旺,在五味中屬苦。火能克金,金在五臟中對應肺,肺在五味中屬辛。夏季安排飲食的味道,適宜減少苦味食物而增加辛辣味食品來達到調養肺臟的目的。心氣應當用「呵」字呼吸法來疏導,用「噓」字法使之調伏順暢。三伏天內,腹中帶冷常易受涼,特別忌諱痢疾疾病,因為有洩失陰氣的弊端,所以不宜用針灸治療,只適宜發汗治療。夏至以後的夜半,陰氣開始回升,適宜服溫熱飲食,兼服補腎湯藥。夏季人體火氣旺盛而腎氣不足,即使天氣很熱也不宜冷食,吃過水面或涼面、飲冰雪蜜水、涼粉、冷粥等陰寒食品,若食用過多,再加受涼,必然引起上吐下洩的疾病。不要貪吃生冷瓜果茄菜,因為夏至後腹中陰氣漸生積聚,若再食用這些陰寒凝滯的食物,就容易引起痰飲集聚的病症。如果患有冷氣痰火的人,宜忌食避開這些食物,老年人尤其應當謹慎護養。不要圖一時痛快,在屋簷下、走廊、穿堂、破窗邊等有過堂風、過廊風的地方乘涼,這些地方雖然涼快,但被虛邪賊風所傷最為厲害。只適宜在空闊乾淨的廳堂、水邊涼亭、樹蔭之下、清潔空曠的地方,自然清靜涼爽,更適合調整呼吸氣息,淨化心靈,猶如冰雪常在心中一樣,天氣炎熱的感覺在心中會稍加緩解。不能因為天氣炎熱而心中煩躁,這樣會使人感覺更熱。每天適宜服溫補平順的丸藥散劑。飲食宜溫熱,不要吃得太飽,可少食多餐。適宜喝桂湯、豆蔻熟水。但是肉類、高脂肪的東西、肥甘厚味的食物在夏季都要禁戒。不要在星光月光下裸露而臥及大小便,或睡著後繼續扇風納涼,這樣雖然一時爽快,但風邪容易乘此侵襲人體肌膚腠理,病患會十分深重。(參考《遵生八箋》,人民衛生出版版。)
現在很多人,夏天時候喜歡對著風扇吹半晚或整晚,其實這樣很容易讓風透腠理然後進入骨髓,藏於大腸以及雙腋的「黑風洞」之內而傷風,時機一到會全部爆發成為嚴重的疾病。
睡眠之中,哪怕是一丁點小孔透過來的風,其殺傷力都非常強大,都可能傷及自己的腦戶,為晚年種下顱腦部疾病隱患。
在夏天很關鍵的一個養生方法就是經常梳動自己的頭髮,每天梳一兩百下,梳頭時不要讓梳子碰到頭皮,用頭髮根來透出氣,使體內的風得以散發。而且梳頭時要在無風的地方進行,使體內的風寒暑濕能夠隨之而瀉,達到祛風明目的效果。
《養生論》中的內容,提醒人們,夏季繁茂秀美,天地陰陽二氣相交,萬物開花結果,變得豐盛充實。人應晚睡早起,白天不要有倦怠情緒。保持心情平靜,不要發怒,使花朵結成果實,使人體氣機得到宣洩而舒暢。這是順應夏季的時令,符合養生長壽的規律。夏天天氣熱,適宜吃豆類來清火,不能總吃熱性的食物。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在潮濕的地方睡覺和穿濕衣服。
總之,獲得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順應自然的消長,使體內不受邪氣的影響。
立夏,在年度週期律中是四立之一。它的日、時以及黃道位置的數值,既完整地體現了天地自然規律的週期律,也為人們提供了「度數信」中「度」的值與數,天地陰陽能量的五運法則與規律,無為而治地恪守著空間之度與時間之數,守信而至,從不爽約違時背度。我們人類在體內的修身與在社會中的治事,最需要同步配合天地的就是遵天地陰陽升降之理,順四時之度五運之化,恪守信德與信儀而不移。
天地對於萬物的「道生之,而德畜之」(編者註:《老子·德道經》第十四章《尊貴》,)都是「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編者註:《老子.德道經》第十二章《德善》),是用信德、信儀維繫著宇宙道德能量網絡的恆定。時間扭曲之數、空間扭曲之度的「玄之有玄」波韻能量變化規律(編者註:《德道經·觀眇》:玄之有玄,眾眇之門。「甲骨文的「玄」字,是一個雙螺旋構形。老子所揭示的既是古人所觀察到的人體細胞內物相的雙螺旋結構,也是質象能量運動的結構方式;既包括自然界物相的雙螺旋結構,也包括天體運動變化中的一種質象能量動態軌跡,同時也揭示了時間扭曲之數與空間扭曲之度這一個雙螺旋的波韻能量變化規律。中國古代的聖悊們早就已經觀察和認識到了現代科技所發現的雙螺旋運動的運動波及其的韻律形態,並將其命名「玄波」,也可以稱為「玄曲波」。「玄」字在古代與「弦」通假使用。古人不僅發現了自然界的這種」玄曲波韻動」,而且還發現在人體內也能夠實現這個「韻動波」,並且還存在著物相的同構性。),是天道「德一」能量運動的客觀存在,而人類是否相信宇宙自然是恪守著這種空間之度和時間之數在進行守信不移的運轉。是否能用自己的信德與信儀去與天地的能量場相應,就決定著自身是否能夠把握住天地運轉對地球萬物的影響力和作用力,從而實現「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
(三)立夏天氣氣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建始, 即最初開始建立。對於「假」字,我們需要超越意識當中的常態認知去認識,分析出它實際所提示的,是「夏」字包含著一種借假修真的本義,告訴人們要通過物相的物候去把握背後五運當中的禮德火氣(氣)能量。正是因為有禮德火氣(氣) 能量的運化和禮儀的規範,萬物才能夠競相生長。
二、立夏物候
(一)立夏三候
中國古代立夏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如《逸周書·時訊解》:「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一候螻蟈鳴:乾卦,初九。《周易·乾卦》爻辭:「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初爻動,干變為巽,巽為螻蟈。巽伏震為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螻蟈,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一名螜 (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說文》稱鼫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螻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為臭蟲,陸德明、鄭康成以為蛙,皆非也。」
二候蚯蚓出:乾卦,九二。《周易·乾卦》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普施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二爻動,變卦同人。互巽為蚯蚓。下離為見,故曰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蚯蚓即地龍也(一名曲蟺 ),《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立夏時,對應的星宿有角木蛟和軫水蚓,此時地下的蚯蚓開始工作,勤翻泥松土,是極為應時景的天地物合一動象。
三候王瓜生:乾卦,九三。《周易·乾卦》爻辭:「君子夕惕若,終日幹幹,厲,無咎。」象曰:「終日幹幹,反覆道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干為王,為木果,故曰王瓜。三爻動,卦變為履,互離為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圖經》云: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化、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禮記》鄭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隱居以辨其謬,謂菝葜自有本條,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條,先儒當時如不檢書而謾言者,可笑。」
見到王瓜這種瓜果出現,就知道已經處在立夏節氣之中了。
(二)立夏花信
文淵閣本( 蠡海集·氣候類》中記載,二十四番花信結束之後,春季也就結束了,隨即進入立夏節氣。 上圖中是現代人羅列的立夏左右會出現的花。如果按照現代人的統計,外國的花種進來後,比中國原來土生土長原生態的花期要長多了。在中國古代,立夏前後會開花的一般有樟樹、臭椿、香椿、野刺梨、君遷子等,這些都是原生態的品種。而日本的珍珠梅、繡線菊等外來者,不屬於中國古代記載當中的品種。
三、立夏的民俗
(一)立夏的民俗文化
迎夏
《呂氏春秋·孟夏紀》記載:「天子居明堂左個,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旗,衣赤衣,服赤玉……。是月也,以立夏。先立夏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齋。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還,乃行賞,封侯、慶賜,無不欣說。」
這段文字講述了古代的帝王順天應人、治人事天而治理天下,為了迎接立夏所做的事情:……此月有立夏節氣。在立夏前三天,太史會向天子稟告:「某日立夏,大德在於火。」也就是火德要正式旺盛起來了。天子於是進行齋戒,準備迎夏。
立夏這天,帝王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去迎接夏的降臨。禮畢歸來,則賞賜功臣,分封爵位和土地,群臣無不欣悅。
《禮記·月令》中也有對於迎夏的相同記載。這種迎夏的儀式很莊嚴隆重,連服飾配飾器具的顏色都要順應夏天之火象。其實這些配飾和形式的選擇並不只是徒有其表,而是形名學當中重要的一環。
《帝京景物略》中還記載說:「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在立夏這一天,將去年冬天儲藏在地窖裡的冰塊取出來,由皇帝賞賜給文武百官,等於說是賜予了群臣一個水火相濟的機會。火來了,冰水迎,形成一種動態的水火平衡。(編者註: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宇宙有天地,人體也有內天地。心在五行屬火,位居於上而屬於陽。腎在五行屬水,位居於下而屬於陰。心火下降於腎,腎水上濟於心,心腎之間的功能才能協調,而稱為「心腎相交」 )
立夏秤稱人
《丹溪心法·中暑》曰:「疰夏屬陰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疼腳軟,食少體倦者是。」疰夏,屬於季節性疾病,一般會在春末夏初發生,主要是由於身體陰虛、元氣不足引起的頭疼腳軟、厭食體乏等症狀。而小孩子們由於身體抵抗力較弱,比較容易出現疰夏的症候。有的地方有用五色絲線搓繩為孩子繫手繩的習俗,稱為「立夏繩」,希望借用齊全而且均衡的五德五行色象,以外影響體內,使孩子在夏日裡不會發生疰夏的病症。這屬於內求法演變為外求法應用的一種方式。(編者註:五德即仁義禮智信,對應的五行為木金火水土。)
民間在立夏日這一天,還有吃過午飯後「秤人」的習俗,稱之為「秤稱人」。
范寅《越諺·風俗部》「秤人」條記載:「立夏日秤之,可免疰夏。」清代顧祿《清嘉錄》云:「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曰注夏。」民國《蕭山縣志稿》記載:「立夏市青梅、櫻桃,分餉家眾,又摘蠶豆嘗新。以秤權人輕重,謂可免疰夏之患。食煨筍,謂可健腳骨。」《寧國縣志》記載:「立夏,以秤稱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
(二)立夏人文養生的民俗
立夏的習俗很多,各有特色。比如安徽等地有立夏日毋坐門檻的習俗,道光十年的《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檻,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寧國縣志》記載:「俗傳立夏坐門檻,則一年精神不振。」《清嘉錄·卷四》曰:「是日雖寒必著紗衣一襲,並戒坐門檻,俱令人夏中壯健。」立夏日這一天,人們將剛挖出來的新鮮竹筍與莧菜一起熬湯,做成新鮮美味的羹喝,這是在順應時令以食進補、以應夏氣。同時,彼此相互警示當日不要坐在門檻上,整個白天也不能睡覺,否則容易導致神昏而不利於一年的健康,人在整個夏天裡都會感到疲倦而多病。民俗相傳,如果立夏這一天坐門檻,整個夏天就會腳骨酸痛。如果不小心坐了一條,就需要連著再坐六條,合成七數,這樣才可以解魘。
《帝京歲時紀勝》記載:「立夏,取平日曝晾之米粉春芽,並用煬面煎作各式果疊,往來饋遺。」在浙江東部的農村,立夏日當天有吃「七家粥」的習俗。將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彙集起來,加上各種顏色的豆類及紅糖,烹煮成一大鍋營養豐富的粥,然後大家一起分食。吃了七家粥,就會鄰里和睦,大家團結一心進行夏耕夏種。類似的,七家茶,就是鄰里鄉親帶上自家烘焙的新茶,混合後進行烹煮。或者泡成一大壺茶,大家歡聚一堂共飲。「七家粥」與「七家茶」都是立夏嘗新的形式,而且有益於身心健康。同吃七家粥,共飲七家茶,還具有和睦鄉里、維繫鄉情的重要人文內涵。
眾多的飲食習俗都有各自的美好寓意。比如,吃竹筍拄腿,寓意人的雙腿也會像春筍那樣充滿生機、健壯有力,能行遠路;吃豌豆拄眼,因為帶殼的豌豆形如眼睛,為了消除眼疾,需要吃些煮豌豆,寓意眼睛在一年中都像新鮮豌豆那樣,心明眼亮。
立夏的飲食習俗,都是人們利用食物中的形、名、色等外求法,誕生出的夏天祈福安康吉祥的種種飲食方式。人們賦予飲食中這些寓意,其目的都是於立夏日祈求身、心、眼、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免除時氣相侵,以順利度過炎夏。雖然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和營養價值,但遠不如在立夏這天順時法天法地地進行修身實踐,吸收天德地氣(氣)進行養生更為有效。(編者注:法天法地,見老子《德道經》第69章「昆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四、立夏的養生
天人合一,人天相應。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時陰陽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的活動情況,相互關聯,相互感通。立夏是春之六氣與夏之六氣的結合點,也是清明風的起始點。心通於夏氣(氣),這個時節,自然界的火德能量逐漸上升,熱力越來越強,心陽丙火在夏季容易旺盛,功能最強。要注意克制自己可能生成的丁火能量之氣(氣),特別不能讓邪火上升,以保持生命內部的平衡。情志宜開懷寬舒,注重禮德禮儀,待人接物平心靜氣,調適心情意識,制約體內五陰五毒等濁氣和邪氣的產生。丙火能量不足易生病,丁火能量過盛則易長疔。修養心陽而丙火光明內照,清陰火而肉膚疔類不生。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夏之交,清明前後,人的精神系統容易出問題,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在此期間容易多發或加重。據統計,在北半球的許多地區,每年四五月份的自殺率最高。自殺的原因,多與精神抑鬱和情志失常有關,所以這期間養心陽而內修禮德,外持禮儀,修心煉己,心靜意平至關重要。
心為火臟,燭照萬物,脾胃的腐熟運化,一身陽氣(氣)的溫煦蒸騰,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謝、汗液代謝調節等,其功能正常與否,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一)養心
立夏後,要順應天氣的變化、能量的轉換而進行養生,重在養心。
要想養好自己的心,就要運用好傳統文化中古往今來總結出的立夏節氣養心之法,提升心場內的正陽之火,使丙火光明而正大。也就是要讓心裡面的陽性能量真正強大起來,能夠充分抑制住丁陰火的產生,使心裡的邪火盡量地降到最低點,最好是不生邪火。
(二)身識養生
立夏後氣溫逐步升高,夏氣(氣)與心氣(氣)相通,最容易出汗。汗為心液能量的外透,含有先天能量,就不可以過度耗散丟失,還要注意適量飲水,及時補充體液,並且防止過度地大量排汗,帶走身內精華。立夏時節,各種運動不宜過於劇烈,最適於採用節奏和強度舒緩平和型的運動,如太極類運動等。
1.《靈劍子》導引法
補心臟坐功之法之二:
一勢,正坐斜身,用力偏敵如排山勢,極力為之,能去腰脊風冷,宣通五臟六腑,散腳氣,補心益氣。左右以此一勢行之。
二勢,以一手按髀,一手向上,極力如托石,閉氣行之,左右同行。去兩脅間風毒,治心臟,通和血脈。
2.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立夏
夏坐功圖勢
運:主少陰二氣
時:配手厥陰心包絡風木
坐功:每日寅、卯時,閉口瞑目,反換兩手抑挈兩膝,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即:每天3——7時之間,一腿盤坐,一腿彎曲屈膝,兩手交叉抱膝,手與膝力爭二三秒鐘。兩腿交替,左右各抱膝三十五次。最後,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
主治:治風濕留滯、經絡腫痛、臂肘攣急、腋腫、手心熱、喜笑不休雜症。
(三)口識養生
立夏時節,五運六氣(氣)的能量正逢完成夬卦進入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則是肝木氣(氣)漸弱、心火氣(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要增酸減苦,補腎水以助肝木,調養脾胃土氣(氣)。養生注意少吃肥脂厚味之物,辛辣味的食物雖可適當增加,但要注意適量,以免上火。多食清淡素淨食物,如時令鮮菜蔬。心與小腸相表裡,在飲食上調理好,也是對小腸負擔的減負,使它得到較好的休息,而有利於心和小腸生理功能的旺盛。
1.立夏宜食
在立夏節氣裡,飲食的總體原則是要增酸減苦,不過,含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天然具有清熱的作用,立夏後火氣漸重,仍可以適量吃些,發揮一定的解熱祛暑、消除疲勞作用。例如苦菜是一味藥食同源的當季蔬菜,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可拌可炒可做湯,味道苦中帶香,是解暑開胃的佳餚,對腸炎、痢疾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蒲公英全草也是一味野菜,可以食用和藥用。出汗較多時,也不妨適量喝點帶苦味的天然飲料,如綠茶、苦丁茶等。
立夏時節的飲食養生,在傳統典籍中也多有記載,我們應當尊重古聖前賢的智慧,靈活吸收應用他們的寶貴經驗。
如《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夏卷》中記載,南朝陶弘景曾經指出:「冰水止可浸物,使驅日曬暑氣。不可作水服,入腹內,冷熱相搏,成疾。若多著飴糖拌食,以解酷暑亦可。」古人還提示說:「五六月深山澗中停水,多有魚鱉精涎在內,飲之成瘕(腫塊)。」
2.養生粥品
小米紅糖大棗粥:
原料:小米100克,大棗10粒,紅糖適量。
做法:小米清洗,紅棗清洗去核切小片。備好的材料與清水一起下鍋煮,這樣煮出來的小米會特別地粘。煮好後的粥加入紅糖攪拌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補血、健脾暖胃。
桂圓粥:
原料:桂圓肉2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桂圓同粳米共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熬煮成粥,調入白糖即成。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尤其適用於勞傷心脾,思慮過度,身體瘦弱,健忘失慮,月經不調等症。
注意:喝桂圓粥忌飲酒、濃茶、咖啡等物。
薏米粥:
原料:薏仁3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薏仁和粳米洗淨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溫熱服食。
功效:驅除濕氣。
益氣養心粥:
原料:黨參(片)20克,山藥(片)30克,蓮子(帶芯)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黨參、山藥、蓮子、粳米洗淨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溫熱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養陰清心。
3.養生飲品
雙耳紅棗羹:
原料:黑木耳(干),銀耳(干),棗(干),冰糖。
做法:黑木耳、銀耳提前泡發,洗淨,撕成小朵。紅棗去核洗淨(可直接買無核紅棗)。鍋中加水放入黑木耳、銀耳、紅棗慢火煨燉至湯水粘稠、木耳軟糯。
功效:養血駐顏,防治骨質疏鬆。
芪精大棗湯:
原料:黃芪10克,黃精10克,大棗5個。
做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益氣養心。
山楂麥芽飲:
原料:山楂15克,生麥芽20克,太子參10克,竹葉芯(淡竹葉)10克。
做法:將山楂、生麥芽、太子參、淡竹葉洗淨,用水煮沸,浸泡15分鐘即成,代茶飲,隨意飲用。
功效:益氣清心,健脾消滯。
4.養生菜品
魚腥草拌萵筍:
原料:魚腥草50克,萵筍200克,食鹽、醬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魚腥草摘去雜質老根,洗淨切段,用沸水焯後撈出,加食鹽攪拌醃漬待用。萵筍削皮去葉,沖洗乾淨,切成1寸長粗絲,用鹽醃漬瀝水待用。將萵筍絲、魚腥草放在盤內,加入醬油、糖、醋攪拌均勻,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祛痰。對肺熱咳嗽,痰多粘稠,小便黃少、熱痛等症均有較好的療效。
山藥棗豆糕:
原料:山藥50克,扁豆20克,陳皮絲5克,大棗肉50克,粘米粉1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山藥、扁豆洗淨放入鍋內煮熟,大棗肉切絲,將粘米粉加適量水和成漿,放入山藥、扁豆、大棗肉拌勻,加入適量白糖,倒在盤中,放入鍋內隔水蒸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