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_小暑吃什麼好_小暑吃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小暑節氣

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_小暑吃什麼好_小暑吃什麼

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1.小暑吃蜜汁藕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2.小暑食新

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3.小暑封齋

湘西苗族的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鱉、蟹等物。據說誤食了要招災禍,但仍可吃豬、牛、羊肉。

4.小暑吃伏面

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麵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麵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據考證,伏日吃麵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與五月相近,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麵。過水面,就是將麵條煮熟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敗心火」。

5.小暑吃暑羊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6.小暑舐牛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7.小暑捕黑鯛

小暑時節是台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候也是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的盛產期台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群的群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8.小暑吃芒果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

9.小暑吃炒鱔片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用素油炒鱔片加大蒜方法簡便,老少咸宜。

小暑吃什麼水果

1、西瓜

西瓜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果皮又可醃漬、制蜜餞。西瓜皮還能入藥,用來治療腎炎水腫、肝病黃疸、糖尿病。小暑期間天氣熱,西瓜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消暑果品。

夏日選西瓜一定要分清是催熟還是自然熟的,一般來說,首先看西瓜的西瓜子,自然成熟的西瓜的西瓜子顏色黑,催熟的西瓜儘管西瓜的瓤是紅的,但是西瓜子是比較白的,非常容易分辨,在購買的時候可以先嘗一塊,如果口味的甜度正好且口感好,那就是正常成熟度的西瓜,催熟的西瓜是沒有甜味的,並且口感很硬。

2、火龍果

火龍果是5、6月份的時令水果,可以排毒解毒、抗衰老、養顏補血、降血脂,應季而生,能夠幫助我們防備和解決濕熱帶來的不少問題。火龍果是夏季減肥的首選水果,它不僅能清熱去火,對防治便秘也非常有效。

挑選火龍果時,要多掂量一下,拿起幾個比較一番,挑最重的火龍果,這樣的果實汁多、果肉飽滿,非常好吃。挑火龍果要選胖乎乎的、短一些的,不要選瘦而長的,那樣的一般不甜,而且水分較少不好吃。

3、桃子

桃子味甘酸性平,入肝、大腸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腸通便、平喘的功效,主治胃陰不足、口中乾渴、腸道燥熱、大便干結難解。另外,鮮桃養人,主要是因桃子性味平和、營養價值高。桃中除了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果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外,它的含鐵量為蘋果和梨的4——6倍。

好的桃子果體大,形狀端正,外皮無傷、無蟲蛀斑;果色鮮亮,成熟時果皮多為黃白色,頂端和向陽面現微紅。桃子按肉質分為硬肉桃和蜜桃,如「肥城佛桃」、「天津水蜜」、蟠桃等都是屬於蜜桃。其中蟠桃以紅色果皮、形狀扁肥、表面多毛、味香者為佳。

4、荔枝

荔枝果肉中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總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種水果的首位,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吃荔枝前喝點鹽水、夏枯草涼茶,或冬瓜湯、綠豆湯等對上火有預防作用。或吃荔枝的同時,多喝鹽水,也可用20-30克生地煲瘦肉或豬骨湯喝,或與蜜棗一起煲水喝,都可以預防荔枝病。

5、楊梅

楊梅6-7月成熟。中醫認為,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營養學分析認為,楊梅富含維生素C、葡萄糖、果糖、檸檬酸等,酸甜味美;另外楊梅含鉀豐富,對夏天大量出汗者可起到補鉀功效。

楊梅果肉的空隙大,裡面會藏著蟲子,吃前最好用鹽水泡5——10分鐘,會見到白色的小蟲子浮在水上。而且吃楊梅很容易倒牙,吃完以後最好漱漱口,減輕對牙齒的刺激。

6、櫻桃

應季的櫻桃長得喜人,很招人喜歡。一般水果鐵含量較低,但每百克櫻桃中含鐵量達5.9毫克,有促進血紅蛋白再生的作用,適合老人、小孩以及女性吃,可改善貧血。其實,櫻桃除了生吃還可以用來泡酒,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緩解風濕引起的腰腿疼痛等有一定作用。

櫻桃好吃,可不能多吃,吃多了第二天很容易嗓子難受,可適當喝點菊花茶。建議每次吃10顆就可以了。

7、哈密瓜

哈密瓜又名香瓜,最好吃的哈密瓜是在每年的6月-9月間。哈密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C、鉀元素和β-胡蘿蔔素等成分。同時,哈密瓜的含水量極高,90%都是水,夏季吃哈密瓜有助於補充人體內流失的水分和鉀元素。

新疆哈密瓜外皮紋理非常粗糙,有掛手的感覺,但是紋理均勻。而長香玉蜜瓜的外皮比較光滑,摸上去不會刮手。正宗的新疆哈密瓜切開之後,從中間到果皮都是金黃色的果肉。而長香玉蜜瓜切開之後,靠近果皮的地方一層綠色。

8、芒果

農諺說「小暑吃芒果」,小暑前後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節。由於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因此經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潤肌膚的作用。食用芒果具有清腸胃的功效,對於暈車、暈船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在一般人印象中,芒果要挑選果皮光滑的為好,但事實上,芒果果皮有點皺的說明果實完全熟了,水分蒸發得多,所剩的糖分大,反而口感比較甜。不過,這個所謂的皺也是有限度的,如果皺得太厲害,說明離果子壞掉不遠了。

9、甜瓜

甜瓜含有豐富的蘋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C等。據測定,與西瓜相比,甜瓜水分和蛋白質含量較少,但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則明顯高於西瓜。夏天吃甜瓜能消暑熱,解煩渴,還有利於人體肝臟及腸道系統。

黃皮甜瓜主要是有大果還有小果,一般來講是皮色越黃成熟度越好。白皮甜瓜在挑選時最好問一下,因為白皮甜瓜有白肉和紅肉之分,其中紅肉的較甜,顏色白裡透橙,透感較好,這種瓜是比較好的。網紋瓜主要是看它的紋路是不是清晰,網紋越突出,立體感越強,這個瓜的成熟度就較好。

10、山竹

山竹被稱為「果後」,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在古時東南亞醫藥中所擔當的角色,傳統上,山竹被人用來控制發燒的溫度及防止各種皮膚感染。而研究表示,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蘊含一種特殊的物質,不但具備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進免疫系統健康,令人身心舒暢。山竹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個就足夠了。

推薦小暑的9款養生食譜

1.粟米山藥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藥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細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適量調味服食。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2.蘿蔔炒豆腐皮

配料:豆腐皮1張,白蘿蔔100克,素油、鹽、蔥適量。

做法.:清水泡發豆腐皮後切成細絲,白蘿蔔洗淨切絲,共用素油煸炒後加蔥、鹽等調味品佐餐,每日1劑。

主治:小兒乳食積滯,消化不良。

3.蘿蔔蔥白汁

配抖:白蘿蔔、蔥白等量。

做法:共打汁,多量飲服。

主治:小兒食物積滯。

4.鹽蘿蔔湯

配料:胡蘿蔔250克,鹽3克。

做法:在胡蘿蔔中加鹽,並煮爛、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連服兩天。

按註:一方單用胡蘿蔔加水煎湯也可。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疳積。

5、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沖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6.大棗高粱粉

配抖:紅高梁5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大棗去核炒焦,高梁炒黃,共研細末,2歲小孩每次服10克,3-5歲小孩每次服15克,每天服2次。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7.栗子糊

配料:栗子7—10枚。

做法:將栗子去殼搗爛,加清水適量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餵服。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8.龍眼橘餅糖

配料:龍眼肉100克,橘餅100克,白糖500克。

做法:將白糖入鍋,加適量水,用小火熬稠,加入龍眼肉、橘餅,攪勻,再熬至鍋鏟挑起成絲狀時停火,倒入塗有熟菜油的盤內,推平,稍冷,用刀切成小塊食用,每日50-100克,常食。

註:一方不用桔餅而用鴿蛋。

主治:不寐,健忘。

9.小米棗仁粥

配抖:小米100克,棗仁面兒10克,蜂蜜30克。

做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棗仁面兒,攪勻,食時加蜂蜜,日服2次。

主治:失眠。

小暑吃什麼蔬菜好

1、綠豆

綠豆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夏天人體出汗多,體液損失較大,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遭到破壞,用綠豆煮湯來補充是最理想的方法。它既能夠清暑益氣、止渴利尿,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還能及時補充無機鹽,對維持水液電解質平衡有著重要意義。綠豆粥也有類似功效。綠豆還有解毒的作用,經常食用還能補充營養,增強體力。

2、藕

我國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早在清咸豐年間,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中醫學認為,藕生食有清熱生津、潤肺、散瘀消腫、止血的功效,可主治熱病煩渴、吐血、淋病等症。熟食則有健脾益胃、消食、止瀉、固精的功效。需要指出的是:煮藕時忌用鐵器,以免引致食物發黑;沒切過的藕可在室溫中放置一周的時間,但因藕容易變黑,切面孔的部分容易腐爛,所以切過的藕要在切口處覆以保鮮膜,可冷藏保鮮一個星期左右。

3、玉米

玉米在夏季食用,對脾胃氣虛、氣血不足、心煩不寧皆有療效。《本草推陳》認為玉米「為健胃劑,煎服亦有利尿之功」。玉米含有天然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抵抗力,抑制及延緩皺紋的產生,延緩衰老。玉米對便秘、腸炎、腸癌、動脈硬化、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有預防及輔助治療的作用。其中玉米須還可以用來治療高血壓。

4、其他蔬菜

綠豆芽

小暑時應多吃炒綠豆芽,它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素炒豆皮,具有補虛止汗的功效;蠶豆燉牛肉,具有健脾利濕、補虛強體的功效;西瓜番茄汁,具有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還可常吃絲瓜、苦瓜、黃瓜、冬瓜以及淡水魚、海帶等,對身體都有益處。

茄子

《本草綱目》上說「茄子味甘、性寒、無毒。主治寒熱、五臟勞損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腫寬腸」。《醫林纂要》稱茄子「寬中、散血、止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茄子中豐富的維生素P,可增強細胞間的粘著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腦溢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症,對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紅豆

小暑重養心,而紅豆不僅利水消水腫,並且養心的功效很好。小暑飲食添些紅豆,更易身體的健康。由於紅豆富含鐵質,因此還非常適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有行氣補血之功效。在吃紅豆之前一定要細細挑選,要注意挑選優質紅豆,不要選購爛豆、壞豆,吃到變質的紅豆很容易導致腹瀉。優質紅豆的表面呈偏赤色,看起來粒緊而飽滿,顆粒的大小很均勻。優質紅豆帶有豆腥味,如果聞起來發臭發酸,則是變質紅豆。

黃瓜

《本草綱目》裡提到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因此,炎熱的夏天多吃些黃瓜是有好處的。黃瓜的含水量為96%——98%,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纖維素非常嬌嫩,這對促進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膽固醇均有一定作用。冬瓜:有良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極少,所以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調節人體的代謝平衡。

小暑節氣養生吃的三道菜

粉蒸蓮藕:安神助眠清熱除煩

暑熱天氣人體消耗大,所謂「無病三分虛」,會有精神疲憊、口苦苔膩、胸腹脹悶等徵象,所以中醫養生此時強調解熱防暑,補充體力。南京市中西醫結 合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中醫師劉萬里介紹,民間有小暑吃藕習慣,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 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適合夏天食用。粉蒸蓮藕不但口感較好,而且蒸法有助於更多地保留藕的營養物質,有安神助眠之功效。

水煮鱔片:補中益氣除風濕

小暑節氣人們離不開空調,但是這樣容易誘發風濕,損傷脾陽之氣,導致中氣不足,影響工作效率。由於暑天出汗多,中醫認為氣隨汗脫,因而夏季食療補氣非常重要。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紫金館食療專家郭海英介紹,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 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膽固醇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水煮河蚌:清熱解毒滋陰明目

常呆空調房也會誘發「干眼病」。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主任夏承志說,中醫認為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脂肪、鈣、 磷、鐵,維生素A、B1、B2,對人體有保健功效。河蚌做法很多,燒、烹、燉均可。水煮河蚌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需要提醒的是,河蚌性寒,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不宜吃。

小暑養生5個注意點

1、起居順應自然節律

太陽是生命的起源,得陽則生,失陽則病。以北京地區北京時間(以下均以此計,其他地區需考慮時差因素)為例,人們應盡量在晚上21前點睡覺(不晚於22點),早上5點起床(不晚於6點),即「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老年人及8歲以下兒童應在晚20點前入睡為好。有條件的人,午時(11-13點)休息片刻有助於養心氣,時間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

2、注意養心

三伏天氣溫高,濕度大,天氣悶熱,氣壓低,患有心肌炎後遺症的人易出現心律變緩、胸悶氣短等症狀。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氣弱脈弱的人要喝點生脈飲,或麥冬5克、西洋參3克、桂圓肉3——5克泡水喝。

3、刮痧防暑

三伏天濕氣重,易出現嘔惡頭昏等病症,可採取刮痧辦法。具體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過的紗布,上下刮背脊兩側,或肋骨兩側或額頭,出現紫暗色即可,也可塗上清涼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氣丸(水),多喝綠豆湯、荷葉、藿香代茶飲,出汗多要及時補充淡鹽水。

4、防濕健脾胃

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的人少喝冷飲、少吃涼菜,注意肚臍不要受涼。小暑節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的時節,在飲食調節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

5、冬病夏治好時機

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痺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