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為什麼吃西瓜_立秋節氣吃西瓜的原因
立秋為什麼吃西瓜 立秋節氣吃西瓜的原因
1、免除腹瀉
與立春的「咬春」相類,京津等地區立秋有「咬秋」的習俗。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津門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西瓜是從西北傳入中原,所以叫西瓜,有詩讚:下嚥頓除焰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西北立秋前後西瓜剛進入採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本身就是一種嘗鮮。此風俗約在清代影響南方,立秋江浙滬等地的西瓜已進入末市,人們對立秋吃西瓜的原由作出了種種解釋。有人講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的淤氣,有的人講可以為過冬積聚「陽威」,而實際上只是北方風俗的影響而已。但有一點應予承認,那就是立秋以後,天氣逐漸涼爽,西瓜上市量日趨減少,立秋日人們再吃一吃西瓜,有依依惜別之意。
2、快吃不到了
立秋預示著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暑氣一時難消,並且會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起來。這個時候西瓜停止生長,瓜農為防止剩下的西瓜爛在瓜田里,趁此時「一網打盡」,然後在市場兜售。這時候每戶人家若還想再吃到點「盛夏的果實」,必須去多買幾個來在家貯藏,由此形成了該習俗。但如今反季節瓜果蔬菜的大量出現,雖說對老百姓而言是個的口福,但對傳統習俗而言卻是個致命打擊——可以預見,立秋吃西瓜的習俗會逐漸在我們這一代淡忘。
3、不宜吃了
如今人們的飲食越來越注重養生之道。西瓜性寒,適合暑期食用,到了天氣轉涼之際就要少吃甚至不吃。所以,立秋最後飽餐一頓西瓜,留住夏天的記憶,這一習俗還是符合養生之道的。故反季節的那些東西還是少吃為妙。萬物生長皆有其規律,人為對其進行干涉,破壞的不僅是萬物本身,還包括我們人類。
立秋吃西瓜的習俗由來
西瓜原本在宋代從西域傳入中原,立秋前後正是西域進入西瓜的採摘期,所以立秋吃瓜本身就是一種嘗鮮。又據《二般秋雨齋隨筆》中記載,西域婦女擇立秋之夜到田間去摸瓜,稱之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狀像孕婦的大肚皮,瓜內有子象徵有兒子有關。在我國習俗中,「瓜」總與繁育後代有密切關係。
據講,「摸秋」若能摸到成熟較好的瓜,則預示女孩能找到好丈夫,婦女能多生兒子。為了能確保摸到好瓜,一般白天選好了瓜放在確認的位置,入夜後讓女人們去「摸」,這時的「摸秋」儼然是占卜活動了。隨著西瓜的種植擴大,城裡人也開始以立秋吃西瓜為歲時習俗。時至今日,北方人仍把立秋吃瓜稱為「摸秋」。
西瓜味甘性寒,清熱解毒。能除煩止渴,利小便。現代醫學證明,由於西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物質,可用來補充營養、改善脫水。還能降低血壓、軟化血管、緩解水腫等。
但吃西瓜也須講究方法,一次不要吃得太多,不然會沖淡胃液、降低胃酸,造成消化不良。一般來說,每天吃西瓜不應超過1公斤。另外,不能吃冰凍時間過長的西瓜,以免傷脾胃,引起各種疾病。不過立秋之後,體弱者也不宜食用。
立秋後還能吃西瓜嗎
西瓜正是當下的應季水果,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反季水果,都是可以吃的,而且,適量的吃些西瓜十分的營養,好處頗多,西瓜味道甘味多汁,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物質,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解暑防暑,改善水腫,降低血壓,防止脫水等現象。
但是,立秋之後,天氣寒涼,也並非常所有人都適合吃西瓜的:
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西瓜:西瓜性寒,吃多了容易傷脾胃,因此,脾胃虛寒的人吃西瓜一定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要少:西瓜中糖分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會導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等。
感冒初期的病人不適宜吃西瓜:不管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初期時都不宜吃西瓜,西瓜的清裡熱功能,會加重病情。
老人與小孩要少吃:老人脾胃功能和心腎功有所減弱,而孩子由於器官功能還未發充成熟,因此,都不宜吃太多西瓜。
孕婦和產婦要少吃西瓜:孕婦攝入過量糖分,會升高血液中的糖分濃度,不利胎寶寶與自己的健康;而產婦體質比較虛弱,西瓜性寒,吃西瓜會損傷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