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可以不以去拜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元宵節

元宵節可以不以去拜年

元宵節可以拜年

元宵節前都是能拜年的。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活動

賞燈

唐朝時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賞燈一般接連好幾天,這時候是十分熱鬧的。

放焰火

其實,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煙花,在那樣熱鬧的日子裡,放起焰火相必一定非常漂亮。

  逐鼠

主要是養蠶人家需要做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是廁神。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

走百病

元宵節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也是古代百戲的一種。

劃旱船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繫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外國活動

韓國:不吃元宵吃五穀

韓國沒有元宵節的說法,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為「望滿月」。和中國不同,他們在這一天並不吃元宵,而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紅小豆、黃米、黑豆等雜糧做成的五穀飯,吃各式各樣的堅果,花生、核桃、松仁、栗子、銀杏等等,據說可以使牙齒更堅固,還能防治療瘡等皮膚病。此外,還要喝「清耳酒」,祈願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頭聽到的都是好消息。韓國農村還保留著一些正月十五的傳統慶祝活動。如「燒月亮屋」,用樹幹或竹子搭成圓錐形的屋架,掛上寫著新年願望的紙條,圓月升起之後,人們用手中的火把點燃「月亮屋」,圍著火堆歡歌起舞。

日本:中華街裡賞花燈

日本把公歷1月叫正月,1月15日稱為小正月,小正月日本有很多民俗活動,而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對大部分日本人來說比較陌生。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日本的中華街非常熱鬧。如橫濱中華街每年都會舉辦元宵節賞花燈的活動,一些當地的華人華僑都會前去湊一湊熱鬧。

朝鮮:正月大十五迎月

在朝鮮,元宵節被稱為「正月大十五」。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做用大米、黃米、小米、豆子和大麥混合而成的「五穀飯」。這種「五穀飯」不僅象徵著「五穀豐登」,也象徵著長壽、富裕、健康、多子、平安「五福齊來」。此外,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還有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那就是用冬天常見的干蘿蔔葉、干蕨菜、干辣椒葉、干桔梗、紅薯籐干、葫蘆乾等9種乾菜做成的「九種菜」。最能提起人們興致的是晚上的「迎月」。據說,最先看見「大十五」月亮的人,一年之內將好事不斷,未婚的小伙子看到了,這年將會迎娶一個「圓月般」漂亮的姑娘;已婚的男人看見了,這年會生一個健康的娃娃。

東南亞:舞獅巡遊奏南音

東南亞不少國家的華人比例都很大,因此這些地方的華人都保持了中國南方地區的習俗。在元宵節這個華人的傳統節日,當地華人的過年習俗在保持各自傳統的同時經過和當地文化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過年習俗。新加坡福建會館幾年前就開始在元宵節舉辦熱鬧的「踩街」活動,活動上會表演精彩的武術、舞獅和演奏南音。元宵節是馬來西亞華裔重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拋柑接蕉」的習俗熱鬧浪漫、別具一格。在印尼西加裡曼丹省的山口洋,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動舉行。元宵節大巡遊是山口洋華人系列春節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高潮的活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