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寒食節

古代的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古代的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介子推與母親

古代的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熟悉春秋戰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晉文公,也是姬重耳傳說晉文公被他老爸和後媽迫害,被迫出國逃亡,中間還產生了一個成語,難兄難弟。流亡期間他沒飯吃了,餓了好幾天,帶來很多僕從都大眼瞪小眼。後來他的手下,一個叫介子推的(有的叫介之推),拿了一碗肉湯過來,重耳想也沒想就吃了。後來才知道,原來介子推是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裡。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本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上,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寒食節習俗

禁煙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