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端午節日介紹
端午節節日起源:吳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等。
民間流行著三種說法:
1,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未能實現,後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他寫過憂國憂民的《離騷》。
2,紀念伍子胥:伍子胥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助吳伐楚,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後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3,紀念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端午節習俗:
吃粽子:南方多吃鹹粽子,北方吃甜粽子,吃粽子主要是人們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賽龍舟:人們賽龍舟主要是想要驅趕河裡想要吃掉屍體的魚蝦,後形成一種民間比賽活動,同時南方要在這天祭海神,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
掛艾草與菖蒲:人們將艾葉和菖蒲掛在門上,可以起到驅病、防蚊、辟邪的作用。
栓五色絲線:這天早晨,家家都要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種吉祥的顏色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