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淵源 一個邊緣化的節日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元節

中元節的淵源 一個邊緣化的節日

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跟其他節日相比較,中元節原來越顯得邊緣化,關於中元節最初的活動很多人都語焉不詳了,留下了很多神秘的背影。關於中元節跟我們民族的感情,千年來已經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我們的意識中。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中元節的淵源。

中元節習俗有著複雜的歷史淵源與獨特的形態特徵。大致看來,這種節俗形態的構成有內外兩方面因素的作用,內部因素主要是人的靈魂不滅等思想觀念的影響,而外部因素則是諸多社會文化與生活對這類觀念的表達與鋪衍。

中元節習俗是上古時期薦新祭祖古俗的遺續。秋祭的具體日期最初可能並不確定,以後才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這種國家祭典迎合了民間的祖先崇拜觀念,雖早就在國典中消失,卻在民間延續至晚近。

在節俗祭祖的發展過程中,儒家孝文化起著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國家將儒家文化作為一種思想統治之根基,千方百計將孝文化灌輸到民眾的道德倫理觀念體系之中。而祭祀先人的儀式本身又成為彰顯後代孝心的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從而為佛、道教以及諸多意義的附會創造了適宜的土壤。

基於民間根深蒂固的孝道觀念與魂靈信仰,佛教、道家的思想教義得以迅速生根發芽,所謂盂蘭盆節、中元節便是與七月十五節期相附會而產生的宗教活動。公元538年,梁武帝在同泰寺舉辦「盂蘭盆齋」,設齋供佛及僧,求其滅罪增福。這是中國最早的盂蘭盆會,此後這個儀式遂在民間普遍流傳。「盂蘭盆」一詞,來自《佛說盂蘭盆經》中的目連救母故事,乃梵文音譯,原意為「救倒懸」,也就是解救在地獄裡受苦的鬼魂。佛教徒興起盂蘭盆會以追薦祖先、安撫孤魂。這則佛教孝義傳說符合了當時民眾的忠孝觀念,七月十五也借此更加強化了其祀先、安魂的民俗內涵。

道教將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個月圓之夜定為上元、中元、下元,分別為天官、地官、水官的誕辰,形成了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節。中元日為地官清虛大帝誕辰,地官主赦罪之事,傳說會在七月十五日這天下界考察,核定人間善惡並為人間赦罪。因其宮屬地,主管鬼神幽冥之事,所以道士於是日講誦經文,超度眾鬼,而追宗懷祖者也要在此日祭祀地官,為亡人祈福。

中元節作為我國的一種文化形式,絕不是一種單純的活動,而是反映了整個社會形態,對我國產生了深厚的影響,也是瞭解我國節日文化重要的窗口,有著重要的意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