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寓意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秋節

中秋節的寓意

  中秋節的寓意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北京中秋旅遊攻略

一、行程安排:

第一天:石花洞

石花洞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境內,距市中心46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15公里、西六環良坨路出口15公里。

特色看點:

石花洞是房山世界地質公園溶洞群觀光區、國際洞穴會員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中秋節的寓意中秋節的寓意級旅遊景區、市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被譽為:中國最佳溶洞奇觀。石花洞巖溶洞穴資源以典型性、多樣性、自然性、完整性和希有性享譽國內外,豐富的資源,顯示了石花洞在地質科學研究,地質科普教學和旅遊觀賞的價值。原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視察後,題詞為「地下地質奇觀,溶洞博物館」。

一層洞穴主要由廊道連接的六個高大的廳堂組成,共有鯉魚戲水、老牛槽等28處形態各異的景觀。二層洞穴以東西大廳為樞紐,相連大小支洞及人工通道,主要由老君堂、懸空寺、翠雲宮等71處千姿百態的天然景致構成。三、四層洞穴因洞頂和洞壁上長滿了晶瑩剔透的石枝、石花、鵝管,所以被譽為「白玉長廊」,一步一景,美輪美奐,彷彿人間仙境。

第二天:潭柘寺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在九條巨龍的擁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裡氣候溫暖、濕潤,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築依地勢而巧妙佈局,錯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點綴期間,環境極為優美。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北京城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特色看點:

潭柘山背靠一座渾圓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寶珠峰,當地人則稱其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衛環護,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雲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一峰當心,九峰環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圍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寶珠峰位於中心,恰似九條巨龍圍繞著一顆寶珠,在爭搶、玩耍、嬉戲。由於有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為屏障,從而擋住了從西北襲來的寒流和風沙,寶珠峰才能松柏蒼翠,花繁草盛。

壯族中秋節的習俗

鬧哥孩

流行於廣西德保縣。最初這頊活動叫「請囊海」,「囊海」是壯語,即「月姑」之意,意為請月亮裡的仙女大姐下凡與民同樂,但因為組織者和參加者都是女性,鬧的對象又是男的,所以叫「鬧哥孩」。

屆時,村裡的老少男子都要來圍觀。在鬧台上擺一碗米,上插數根燃香,一邊擺一碗月餅;鬧台的兩邊各豎立一根柴擔,一根的頂部插一個柚果,果上有若干香條和蠟燭;另一根頂部掛一雙鞋、一雙襪子和一塊面巾,婦女們圍鬧台而坐,開始唱歌請月亮上的仙大哥下來與民同樂。

歌唱近一個小時後,數位女子站起來東跑西穿,人們即知這是仙大哥下來了,那些女子便是仙大哥的化身。她們跑一陣後就在鬧台前坐下,身子左右搖擺,口裡說著含混不清的話。

這時其他婦女一起上前來問她們將來的禍福,仙人托身的女子也一一作答,從此以後她們便是公認的巫婆。「哥孩」下來後,鬧台周圍的婦女便開始對歌,內容一般不涉及愛情,多是有關史實、社會一類的,盡興方散。此後對歌還要持續數個晚上。

請月姑

同是中秋節這一天,廣西靖西、那坡一帶的壯族,姑娘們用艾葉水沐浴,梳妝打扮,打掃屋內外,用柚子葉水灑在房屋四周。把一根五米到十米長的竹竿豎在門前空曠地,頂上插一個插滿線香的柚子,香煙繚繞,作為指引月姑下凡的天梯。

門前置桌,放上月餅、香蕉、柚子、甘蔗、柑桔、煮熟了的芋頭和成把的毛豆等供品。姑娘與小伙們圍坐在一起,推選一位姑娘扮作月姑,坐在地席中央,用兩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別壓住雙眼和雙耳,旋轉頭部,以示正從月宮下凡。大家將月姑認作「同年姐妹」(義姐妹),請她對歌。大家發問,她作答,歡歌笑語,情意綿長。

罵中秋

廣西西林等地的壯族中有「罵中秋」的習俗。傳說古代有位耿直的姑娘,不愛虛偽的甜嘴,卻欣賞尖刻的罵人藝術。有一個男青年在中秋之夜,當眾痛罵偷姑娘所種甘蔗的人,罵得痛快淋漓,姑娘被感動,嫁給了青年。從此,形成一種青年人以惡作劇引入發罵的風俗。

他們三五成群,乘老人中秋賞月之際,用反鎖大門、搬走石磨、拔掉菜秧、抖落果實等小小的惡作劇,以引起主人痛罵。而惡作劇者往往還要挑選善於罵人的人家,進行挑釁活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