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中秋習俗_老北京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秋節

老北京中秋習俗_老北京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老北京中秋習俗

老北京的中秋節習俗:兔兒爺

老北京中秋習俗,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裡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quot;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閒。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老北京的中秋節習俗:吃月餅果品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裡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蔔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並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老北京中秋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裡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北京中秋好去處

1.故宮

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複雜。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

2.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八達嶺由「八大嶺」、「巴達嶺」、「八道嶺」、「把韃靼」這四種諧音而得名。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外口,北往延慶、赤城等,西去張家口、大同等,東到永寧、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區,可謂是四通八達,所以它是古代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衛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稱。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由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不到長城非好漢」,八達嶺長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遊覽的必到之所,迄今為止,八達嶺長城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等在內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達嶺長城一覽這裡的山河秀色。

3.天壇公園

天壇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在永定門內大街路東。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 年 ), 以後經過不斷的改擴建,至清乾隆年間最終建成。天壇佔地達 273 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 皇穹宇、齋宮、神樂署、犧牲所等。1918 年闢為公園。天壇公園以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干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接起來。

中秋節習俗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爺兒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綵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這個傳說與中秋吃月餅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