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通常要做什麼事_中秋節的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秋節

中秋節通常要做什麼事_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通常要做的事

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台灣的中秋節習俗

1、祭祖

在台北過中秋,是要祭祖的。普通台灣人的家中都供有祖先。中秋節的時候,會在擺有祖先牌位的桌子上,擺上「三牲」和「三素」。所謂的「三牲」是指雞肉、豬肉和魚肉,所謂的「三素」是指三種水果,至於什麼水果倒沒有特別的界定。

2、祭拜土地公

在台灣農民中,過中秋時,則要祭拜土地公。此習俗是要感謝土地公保佑其有豐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枴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在台灣南部,森林茂密,農民們在中秋之日,還有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3、拜月娘

閩南話中,月亮被稱為「月娘」或「月娘媽」。每逢中秋,台灣民眾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祭月的活動男士可以參加,但拜月的活動男士就不能參加了。所以在台灣,「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

4、吃鴨子

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台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

各地中秋節習俗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