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重陽節習俗
廣州重陽節習俗1:登高
賞月是中秋節的重要活動,而登高則是重陽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重陽登高之俗,早在戰國便已有發端,到了西漢,便漸漸成為一種習俗,並且還增添了佩榮萸,飲菊花酒等習俗。
據梁朝吳均(續齊諧記》中說,在古時候,汝南縣有個叫桓景的人,跟隨費長房遊學多年。一旦,長房對恆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裡要有大的災難,應該馬上回家,讓家裡每個人都做一個絳色袋子,裡面裝上茱萸,把袋子繫在胳膊上,然後登高、飲菊花酒,就可逢凶化吉。」
桓景按著長房的話去做,帶領全家人登山遊玩。到了晚上回家,看見雞、狗、牛、羊全部暴死。長房聽後說:「這是由這些家畜代災了。」東漢年間,這個故事傳開,從此,每逢農曆九月初九,人們為取吉利和避災消禍、長壽不老,都競相登高,登高的風俗也就興起來了。
重陽節登高之風,到了唐代已很盛行。許多詩人為此寫了不少詩篇。唐代詩人邵大震的一首詩云:「九月九臼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寒雁一向南飛遠,遊人幾度菊花叢。」反映了當時登高之風的盛行。
登高習俗在全國都很流行,可在平原地區,人們都無「高」可登,於是,有人就想了一個代替的辦法,九月九日做糕吃,取「糕」「高」同音,吃糕便表示登高消災了。到了現在,各地仍有重陽吃花糕的習俗。
在古時,最初的花糕是用植物葉子和米面製成。唐宋時盛行吃花糕,其製作就更加考究,相傳武則天曾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搗碎,蒸制花糕。明代製作盒子般大的花糕,接出嫁的女兒回家過節,重陽節又得名「女兒節」。農曆九月是豐收的季節,有人也把重陽花糕稱為「豐糕」。
廣州重陽節習俗2:賞菊
菊花又名黃花,屬菊科,花色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幽香清芳,賞菊就成了一件時令習俗。我國古人曾有許多賞菊詩詞。如晉代陶淵明,唐代杜甫等都有佳句名篇流傳。至清代,重陽節前後還舉行菊花大會,傾城人去觀賞菊花。現代,各地也有以菊展為賀,用菊花擺制色彩鮮艷的各種圖案,畫家當場作畫,觀眾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廣州重陽節習俗3:插茱萸
茉萸,即「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灌木,春開紫色花,秋結紫黑色實,人藥釀酒,有濕中、止痛、理氣等功效,可治便秘、吐瀉、腹痛、遺精、消化不良等症。插萊萸可治病防疾,唐朝詩人王維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英少一人」之詩,可見古人已有插茱萸之俗。此外,自古先民還於重陽之日,飲茉萸甘菊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