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重陽的詩句_描寫重陽節的古詩有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重陽節

關於描寫重陽的詩句_描寫重陽節的古詩有什麼

關於描寫重陽的詩句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 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龍山飲》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 —— 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 —— 韓琦《九日水閣》

強整帽簷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 —— 潘希白《大有·九日》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 丘浚《詠菊》

六曲屏山和夢遙。 —— 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 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 —— 納蘭性德《清平樂·孤花片葉》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 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 杜甫《九日寄岑參》

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重陽節古詩介紹

沉醉東風·重九

(元)盧摯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重九,即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其時正當暮秋季節,天高氣爽,自然景物自有其獨特的佳處,然而又帶點衰瘋的氣象。古代文人於此時此景,每生悲涼之感。盧摯的這首小令,表現的基本上也就是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觸景生情的作品。景是清冷的秋景,情是淡淡的愁情;雖沒有特別的社會意義,但用詞鑄句,描摹景物,以及釀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頗見藝術功力。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此詞作於1929年重陽節,為當年陽曆10月11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重陽節古詩鑒賞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台」,點明了時間是重陽節,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台,以此來表達鄉愁,思鄉之情倍增。「他席他鄉送客杯」,點明了詩人當時是在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倍感淒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個易讓人傷感的環境,正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郁的鄉愁,於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兩句對鴻雁看似無理之問:「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北雁南飛本是自然現象,而王勃偏將自己的思鄉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鴻雁,我想北歸不得,你卻奈何非要從北方飛來,平添我北歸不能的愁思。這一問雖然毫無道理,卻在強烈的對比中烘托了真摯的感情,將思鄉的愁緒推向了高峰。這兩句是這首詩中的名句,前人在評價這兩句詩時說:「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的確,這一問雖貌似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實際上卻是詩人用心良苦、匠心獨具之處。詩人將其懷鄉之情融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借無情之景來抒發自己內心深沉的情感,開啟了唐人絕句寓情於景的先河。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第一句用「望鄉台」一詞突出了詩人鄉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異鄉的孤獨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強烈;第四句卻委婉別緻,借景抒情,以鴻雁的不知南中之苦來反襯自己的思鄉之情,這樣反覆地抒發更是突出了鄉愁之濃烈。語言簡潔亦是這首詩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北地來」,顯得淺近親切,這也是這首詩流傳廣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時絕句發展緩慢,其表現方式大體上沿襲漢魏和南朝傳統。而王勃的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思,卻將鄉愁抒發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詩人在詩中還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調,以虛詞遞進的句式做結語,對絕句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