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_臘八吃臘八粥的原因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臘八節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_臘八吃臘八粥的原因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原因

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 「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節的祭祀風俗

臘八節祭祀風俗風俗通》云:「《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後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要活動,祭祀的神主要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等。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好處

冬天喝粥有什麼好處?中醫認為,粥有和胃、補脾、養心、益腎、清肺、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和安神等多種功效,幾乎把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兼顧到了。而從營養學的角度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的第一條就是「穀類為主,食物多樣,粗細搭配」,而粥在這三個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體現。

首先是穀類為主,絕大多數粥都是以米、面、雜糧為主,體現了「穀類為主」的基本原則。其次,食物多樣,粥的包容性強,想吃葷的,雞鴨魚肉都可以加到粥裡;想吃清淡的,蔬菜、水果、花卉等都能煲粥;想吃得「金貴」,加點鮑魚、海參、燕窩;想吃得「低調」,地瓜小米也可組搭配合。

至於粗細搭配,粥的最主要原料是穀物,其中粗糧、雜糧和全穀類食物,如小米、高粱、玉米、蕎麥、燕麥、薏米、紅小豆、綠豆、芸豆等,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鍋粥」。

在傳統的臘八粥裡,都少不了糯米和紅棗這兩樣食材。糯米和紅棗有著同樣的功效,兩者都屬於性溫食品,能夠補養人體正氣,特別是糯米吃了後會週身發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