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傳統美食-臘八粥應該怎麼做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臘八節

臘八節的傳統美食-臘八粥應該怎麼做

家常鹹臘八粥怎麼做

原料:雞胸肉100克、糯米100克、玉米30克、青豆30克、胡蘿蔔30克、萵筍30克、香菇30克、白芸豆30克。

調料:鹽、料酒、胡椒粉、香油。

做法:

1、肌肉切小丁,香菇泡發後和萵筍,胡蘿蔔切成小粒備用。

2、雞肉粒加入料酒和胡椒粉醃拌一下備用。

3、糯米和白芸豆用清水浸泡20分鐘,加入少許色拉油。

4、鍋中燒開水倒入萵筍,胡蘿蔔,香菇,青豆焯燙一下備用。

5、炒鍋倒油倒入雞肉粒滑炒變色盛出備用。

6、砂鍋中加入清水倒入糯米和芸豆大火煮開中小伙燉煮40分鐘。

7、米已粘稠加入雞肉繼續燉煮15分鐘。

8、再把萵筍,胡蘿蔔,香菇,青豆倒進去攪拌均勻。

9、用湯勺不停攪拌以免糊底,再煮上5分鐘,加入鹽,胡椒粉,香油調味即好。

10、鹹味臘八粥完成,可盛出食用。

臘八粥的由來

我國古代天子在每年農曆十二月要進行臘祭,敬獻神靈。禱祝是臘祭的一個重要方面,內容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確保農業豐收,即於每年的臘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稱為臘八祝或稱蠟八祝。

因「祝」與「粥」同音,於是就於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干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並進行禱祝。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的意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含義是用干物煮粥,敬獻農神,進行禱祝,祈求保佑,以慶豐收。

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而有不同。

臘八的傳說故事

每到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總要忙活一陣,專心誠意地煮上一鍋臘八粥,暖暖腸胃,造造氣場,以扛過風雪嚴寒,為歲末大年來個鋪墊。那麼臘八節又是一個什麼節日呢,我就再和大家聊聊這個民間傳說故事。

據史書上記載,這一習俗,最早源於佛教。佛祖釋迦牟尼在身處無憂樹下之後,曾立下宏願,要雲遊四海,以「安身立命」,廣積良緣普渡眾生。有一天,因連日跋涉而腹中空空,導致體力嚴重透支,一頭栽倒在河邊。一位好心的牧羊女,揀來各種乾果野豆,加上五穀雜糧,熬成一鍋稠粥,一勺一勺餵入他的口中。釋迦牟尼甦醒後,慢慢恢復了體力,經過七天七夜,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修成正果。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即臘月初八,各地廟宇和眾僧都要誦經頌佛,善男信女和芸芸眾生則倣傚牧羊女,以多種米豆乾果煮熬成粥飯供奉佛祖也示誠意。

在民間還有一種傳說是,臘八粥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朱元璋小時候為財主放牛,常常挨打,吃不飽飯。有一天,老牛一跤滑落,跌斷一腿,老財主氣急敗壞,將朱元璋關進灶屋,不給飯吃。時間一長,他餓得前胸貼著後脊樑,不得不到處尋食,無意中發現有隻老鼠洞,扒開一看,裡面有米、有豆、有芋艿,還有紅棗,便把這些東西混在一起,煮成一鍋粥,吃得又香又甜。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吃慣了珍餚美味,忽然又想起了在小時候因受肌餓吃的那鍋鼠糧粥。便叫御廚做了一餐百果甜粥,這一天正值臘月初八,因此命名為臘八粥。滿朝文武見皇帝吃起臘八粥,紛紛倣傚,傳到民間,遂成風俗。到了清朝雍正王朝更是盛行,皇帝還要親自賞賜大臣每人一碗粥,僅一天的開支,就上幾千兩銀子。可想而知臘八節,在皇家和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和內涵的深遠,這就是臘八節的傳說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