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的八種材料_臘八粥的食材有哪些
臘八粥的八種材料
「臘八粥」又稱八寶粥,內裡「五味俱全」,所謂「八寶」,寓意「吉利」。但粥並非一定要由八種材料煮成,只不過其中有三樣必不可少,即棗、薏仁米及菱角米。其中,紅棗剝皮搗碎成泥放入粥中同煮,一般用砂鍋煮。最講究同時要把薏米炒好染成紅色,起鍋的時候灑在臘八粥上,二者都取「紅紅火火」的寓意。
臘八粥的起源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四大天王從天上來到人間,分別以內裝有八寶飯的金、銀、琉璃、瑪瑙等缽供養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後將四缽合而為一。為了紀念佛陀於十二月初八成道,並接受四大天王供養的米粥,因此有些佛教寺院會在這天煮臘八粥供佛,並分送十方善信,因此臘八粥也稱「佛粥」。並希望享用臘八粥的民眾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並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長。
唐宋盛行臘八食粥的風俗,宋朝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記載著:「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另,吳自牧的《夢梁錄》也說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各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名佛粥。」
清朝時,民間百姓準備臘八粥祭祀祖先,分贈親友,以示祝福,又效彷彿門施粥送福,特地送給窮苦人家;吃臘八粥更是宮廷盛事,皇帝、皇后賜文武大臣臘八粥,也發放米果給各大寺院。舊時,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算是大家萬戶的習俗,甚至主人會為家裡的雞狗餵上幾勺,花卉果樹枝幹上塗上幾口,認為這樣必能六畜興旺、果實豐收,如童謠裡說道:「臘八粥,臘八飯,小雞吃了就下蛋」。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各地臘八粥介紹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陝北高原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鹹,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麵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菜,莊稼地裡雜草多。陝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蔔,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人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