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守歲的來歷有什麼故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除夕

除夕夜守歲的來歷有什麼故事

守歲的來歷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

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一直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

關於守歲的傳說

傳說一:守歲熬年

相傳,遠古洪荒時代,有一種叫「年」的兇惡怪獸,它生性凶殘,喜食肉類,從飛禽走獸,到鱗介蟲豸,以至於人類,一天換一種口味。

「年」的口味活動規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後來人間,雞鳴破曉時分離開。人們就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這也就是「年關」的來歷。

每到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就把家門關好,雞鴨鵝圈好,牛羊豬拴牢,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人們喝酒、吃飯,這就是「年夜飯」。

因這頓飯凶吉未卜,故置辦得很豐盛,全家老小圍在一起,表示和睦團圓;吃飯前還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這樣慢慢形成了。

傳說二:守歲克照跑驅走邪瘟病疫

相傳,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除夕夜通宵點燃燈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這些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嚇跑驅趕走,在新的一年不至於為害人間。

除夕守歲介紹

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後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另外,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用草藥配製的藥酒)以驅邪祛病的習俗,後世改為飲屠蘇酒,王安石有詩「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我國南方仍有年節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

除夕之夜民間有守歲的習俗。《東京夢華錄》第十卷《除夕》說:「士庶之家,圍爐團座,達旦不寐,謂之守歲。」除夕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其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日「守歲」。

進入近現代,在除夕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如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等等。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其樂融融。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