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年到大年的風俗 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除夕

從小年到大年的風俗 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從小年到大年的風俗 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

送灶上天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請對玉皇進好言。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臘月二十三除了吃灶糖,還有吃餃子的習俗。祭灶節,民間講究,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

掃捨去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民間傳說,這是神明歸天的日子,人間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顧秩序;民間又以為神明上天之後,須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凡人間;於是便有傳說,這時間內,即使翻轉屋子也不必顧慮任何細節,利用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塵亂飛更不怕沖犯家中神明。古人就定下這一天是可以大掃除的日子。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這天各地因民族和風俗傳統不同,各自的慶祝活動和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像民間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傳統活動。【接玉皇】: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後,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人們在這一天裡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照田蠶】: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在這一天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趕亂歲】:民間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千燈節】:臘月二十五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當地群眾做「明干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還有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的習俗。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在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各地還有「臘月二十六,裡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之說。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

臘月二十七

宰雞趕集

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余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臘月二十七的風俗還有「洗浴」,寓意「洗福祿」。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臘月二十八

題寫桃符

年謠云:「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謠還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到了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臘月二十九

上供請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

除夕守歲

民諺云:「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這一天,人們從早到晚,要準備許多美味食品,舉行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人們稱這一天叫做「過年」。過大年,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節日。這一天的漢族傳統有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置天地桌、守歲、放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接神、踩祟、祭祖、送財神、飲屠蘇酒等習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