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寒的散文詩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小寒節氣

關於小寒的散文詩

散文天地 | 小寒:他鄉五月憶三月

他鄉五月憶三月

走過中山路一家服裝店,裡面流淌著舒緩的樂曲:「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想,走回到童年……」雖然已是仲夏五月的時節,可聽到這個熟悉的旋律,我仍忍不住駐足聆聽,任思緒卻飄向了遙遠的故鄉,飄向了曉春三月的快樂童年……

老家湖北,有「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的傳說。相傳在楚地,人們因為風吹雨打,頭痛病很常見。三月初三,神農路過雲夢澤(今孝感),見鄉民頭疼難耐,他找來野雞下的蛋和薺菜,煮給人們充飢。當人們吃了薺菜煮雞蛋以後,頭再不痛了。所以,「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也延續至今。

小時候的三月三,夥伴們總會相約著一起挑薺菜,煮雞蛋吃。女孩兒們挎著籃子,手握小鐮刀,低頭奔走在田間地角尋找薺菜。男孩子們在牆頭旮旯裡撿幾塊磚頭,壘成灶台。年齡小一點的幾個去樹林撿一些乾枯樹枝,干茅草。等一切準備就緒,巧姐就會劃著火柴點茅草,燃燒樹枝,黃色的火苗舔著鍋底,我們各自的雞蛋臥在翠綠色的薺菜上。隨著冒泡的水咕咚咕咚,一枚枚雞蛋在水裡翻滾起來。

我們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的那一枚雞蛋,生怕一分神雞蛋就沒有了。「彭」的一聲,有一枚雞蛋煮爆了,蛋液流了出來,瞬間凝固,像一個白色瘤子裹在蛋殼上,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定眼一看,原來是七七的雞蛋。他「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大家只顧吞嚥著口水用眼光護住自己的雞蛋,沒有一個人去理會他。巧姐一邊撥弄柴火,一邊安慰他:「莫哭,莫哭,等會吃我的。」七七這才破涕為笑。

巧姐比我們大幾歲,小學時成績不好,留了三次級。她的母親常年生病,照顧弟弟妹妹,做飯洗衣的家務活全靠她了。初二念了半學期,巧姐就沒有繼續讀書,跟著師傅學裁縫,後來外出打工。

聽說她和同車間的一個四川男孩好上了,父母卻不同意他們的來往。春節回家過年後,父母藏起巧姐的身份證,再也不讓她出去,巧姐只好在家幹些雜活。好不容易熬到楊柳發芽,三月初三那日,巧姐以挖薺菜煮雞蛋給弟弟妹妹們吃為由,趁父母不備,偷拿了自己的身份證,留下一封書信,再次出門打工。聽說巧姐和四川男孩在工廠做事手腳勤快,人又能幹,先後被提升為生產組長,再後來父母看四川男孩為人踏實誠懇,終於答應了他們的婚事……

前年春節回家,我正好碰到巧姐,她無限感慨地說:「上學那會兒我真讀不進書,看到書就腦殼痛。進入社會後才發現自己需要學習充電。有一年夏天我硬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逼著自己學電腦打字,後來又去培訓電腦畫圖,服裝設計。這些年,打工也打累了,我和老公準備回老家開一家服裝店,順帶還可以照顧照顧我的媽。」我聽了真為巧姐開心。

服裝店裡的歌,依舊在耳邊縈繞,「若我是你的心上人,請為我戴上那髮簪,從今不管多少年,共度每個三月三……」我信步走進店裡,忽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巧姐,是你啊!」原來巧姐和四川老公在中山路開了一家服裝店,從設計打版到製作成衣,專門為客人量身定制。

店裡,巧姐的老公正在幫客人量衣服尺寸,巧姐笑容滿面地招呼著我,我看見展架上掛著一件件樣衣,鵝黃,淺藍,淡綠,滿目春色在《三月三》的樂曲裡舞動……

黃靜芬散文 | 小寒不寒,米白如霜

小寒不寒,米白如霜

| 黃靜芬

敲擊鍵盤的手指,越來越冷。擱在木地板上的雙腳,儘管套著厚襪子,也越來越涼。由此,感覺格外靈敏的四肢清楚知道,強冷空氣已經抵達,宛若無形厚實被子,將人裹得密不透風,無路可逃。

今日小寒。

小寒,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喻示一年裡,最寒冷日子開始。江南諺語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唐代詩人皎然在《顧渚行寄裴方舟》中說:「大寒山下葉未生,小寒山中葉初卷。」彼時,山中樹葉不再油綠平展,而是枯瘦捲曲,一派蕭殺模樣。那麼,待在鋼筋水泥樓裡的城裡人,是不是,也該不由自主擺出「山中葉初卷」的無奈姿態?

中醫說,冷氣積久而寒,寒為陰邪。小寒正處三九之時,民諺曰:「三九、四九冰上走。」閩南民諺曰:「小寒冷凍凍,寒到提火籠。」如今,火籠在閩南幾乎絕跡,城裡時尚年輕人,知道火籠長什麼模樣有什麼用途,已經沒有幾人。想起小時候,老人們在冬天,基本上人人手提一個燃著微紅炭塊的火籠,我們這些小小孩子,時不時歡呼著跑過去,將小手覆蓋在火籠口,那猛然撲來的熱乎乎感覺,至今,依然存留在記憶裡。

而民諺再曰:「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疾病。」那麼,就用美食,抵禦寒涼入侵吧。

中午,燜了一鍋白米、黑米、蕎麥、燕麥、玉米碎混合一起的「五寶」干飯,燉了一缽黃豆枸杞紅棗豬蹄湯(黃豆:健腦益腎;枸杞:養肝明目;紅棗:益氣生津;豬蹄:補血養顏)、干煎了一條馬鮫魚、素炒了一盤花椰菜。與女兒一起,暖暖地吃。

晚上,約了女友,去吃木炭火鍋。

據說,火鍋為我國獨創,三國時的「銅鼎」,為火鍋前身,火鍋有1900多年歷史。唐朝白居易《問劉十九》詩這樣描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寥寥20字,白大詩人將幾位知己圍著火鍋把酒夜話的美妙場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而我們兩個女人,素來不飲滴酒,在寒涼裡,邊大快朵頤,邊閒聊心事,將一個鴛鴦火鍋翻來攪去,吃得雙頰緋紅,眉開眼笑。

關於吃,歷來喜愛。不僅因為,吃是生存之需——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安生之本,必資於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還因為,吃是快樂之源——美食在前,心裡滋生的欣喜與滿足,那麼濃厚,恰如單純孩童得到一支棒棒糖。更因為,心裡早就明白,女人從青蔥至盛年,越來越寡淡的,先是紅紅綠綠的衣物,再是糾糾纏纏的情愛,最後才是對美食的熱愛,至無熱愛時,一切終結,生命回歸塵泥。如此,日日出入廚房,三餐洗手做羹湯,既是做母親的職責所繫,也是做女人的極大樂趣所在。

今日小寒。於我而言,小寒不寒。小寒裡,有「炭黑火紅灰似雪,谷黃米白飯如霜」相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