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過的春節飲食習俗是什麼
廣州春節飲食習俗
1、年糕
在廣東,過年的時候必備的年貨是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裡擺上一塊,圖個「好意頭」。 年糕皆因有個好綵頭——「年高」,有發財、步步高、甜蜜的意義,寓意新的一年圓滿甜美的生活。廣東人喜歡把年糕切成片,放進鍋裡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氣撲鼻,裡面則是黏稠軟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歡極了。
最傳統的廣式年糕呈深橙色,樣子樸實無華,吃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現在,不少商家還將年糕做成鯉魚的形狀,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餘的意思,成了雙重好意頭,不少人除了自己吃,還喜歡買這些鯉魚年糕送禮。
2、糖環
在應節食品當中,糖環大概是最為美觀吸引眼球的,它形狀別緻,外面一個圓環,裡面像五角星,寓以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之意。
糖環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東莞縣志》的記載,糖環是東莞先人南遷。由北方帶來的食品之一。古時中原地區,糖環用麵粉製作,後來到了嶺南則改為糯米粉,放到油鍋裡炸至熟透後,呈金黃色,亦有黃金滿屋的寓意。
3、湯圓
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早晨都有閤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據說元宵象徵閤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萬事如意。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廣州春節好去處
荔枝灣
荔枝灣,荔枝湧,全名荔枝灣湧,是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的一處著名景區。荔枝灣盛產荔枝,晉代已有記載,唐代建有「荔園」,五代十國時代統治南越時的南漢在荔枝灣處建「昌華苑」,遍植「紅荔」,隆重推開荔枝灣的繁盛時期。更是以「荔灣漁唱」列入羊城八景之一。
地址: 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
上下九步行街
聞名遐邇的上下九商業街位於老城區西關,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了當今商業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關風情特色,並構築成一副獨特的、絢麗多姿的西關風情畫,營造出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55號
醉觀公園
清末民初,芳村花地有大小園林30多座,尤以醉觀園、留芳園等八大名園最著名。其中醉觀園佔地最大,緊靠花地河,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所種牡丹深為當時達官貴人所鍾愛,園中擺設的花局式式齊備。遭破壞後,醉觀、留芳等倖存的園林在醉觀園址合併成為醉觀花園。 栽種的花木主要有玉棠春、荷花、玉蘭、白蘭、人心果和芒果等具有嶺南特色的花木。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芳村大道中275號(近地鐵芳村站)
南京春節過年習俗
撣塵
南京人過年有個習慣,是「乾乾淨淨、清清爽爽過春節」,年前必定徹底打掃衛生,過去稱之為「撣塵」。過去舊宅,屋樑高,橫樑上落灰極多,要用雞毛撣帚捆在竹竿上撣灰,工程不小。而今住單元房,打掃容易多了。此外還有一個規矩,大年初一到初五之間,不准倒垃圾。如果要掃地,必須從門口往屋中心掃,最後還得將清理的垃圾、雜物暫時存放在門背後或隱蔽的地方。以免把「財氣」掃了出去。
貼春聯、「福」倒、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南京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南京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放爆竹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了,在炮仗炸完之後還會去撿沒炸完的繼續放!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