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過春節期間有什麼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春節

廣東人過春節期間有什麼習俗

廣東春節習俗

從年前臘月廿三的灶神上天開始,直至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夜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臘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然後整修房屋,購置新傢俱、新用品,添制新衣,購買與製作過年食品等。舊時初一,清晨有乞丐或孩子作「派財神」之俗。他們用小紅紙寫上「財神」二字,在各家門口高叫「財神到」,主家聞聲開門接過小紅紙「財神」,回以「利市」一封。

舊俗年初一那天,家人吃過早餐,開始行賀歲禮。晚輩向長輩道賀,然後平輩間互相作揖道喜。行禮時,互相要說些吉利的祝詞,禮畢,長者向少者賞賜紅包利市。接著出門拜年,從親到疏,拜年時要攜帶自家製作的煎堆、油角,水果等作為見面禮。

廣東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1、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舉辦迎春花市,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逛花市活動。

2、置鮮花。家家必置,包括擺年桔、擺水仙、插鮮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

4、送壓歲錢是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年,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遠的地方。

5、謝灶 :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

7、正月初7吃7樣菜,然後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點,要在家裡守歲。

9、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為什麼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廣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東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廣東人對花情有獨鍾,無論是高雅之士還是庸俗市井,過年都要買桃花等老幾樣,再配搭各種各樣的鮮花。

10、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製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廣東的特色。廣東醒獅舞起源佛山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沿街起舞,逐家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動希望獅子能把好運帶到家裡。其次是舞龍,廣東的龍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態,不同的龍舞,寄托著人們不同的理想和願望。春節是喜慶之日,耍舞的多是熱烈奔放的彩龍、金龍和紗龍之類,白天舞布龍,晚上耍龍燈。至於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傳統文化。

  廣東人過年的傳統風俗

掃塵

清潔衣物被帳,打掃屋頂屋角,洗淨檯凳桌椅的污垢,謂之「掃塵」。相傳它始於古代人們除疫祛災的一種迷信儀式。唐代盛行此俗。宋人是吳自牧所作的記錄蘇杭民間風俗的《夢梁錄》云:「十二月盡,……士庶人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去年塵穢,淨庭戶……以祈新歲之。」

送灶君

以前,不論貧富,家家都有灶君神位,灶君是奉天上玉帝之命,到人世間視察善惡的,他的神位安在灶台的壁上,上貼大紅紙寫的「灶君之神位」幾個大字;兩旁有一副小對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紅紙下有一小型香爐,是戶主每月初一、十五及逢年過節拜祭時插香燭用。到了灶君上天的十二月廿三晚,一些生活過得去的人家還要買一對用金紙剪塑成、高約12公分的灶花插在香灶兩邊,令昏暗的灶壁熠熠生輝。灶君坐鎮人間,受每家之香火亦負起保護每家人平安健康的重任。

灶君上天,就是要在玉帝面前稟奏一家人的功與過。功大於過,天宮會賜福,反之會降災禍。這天一大早,人們就會買兩根帶蔗葉的甘蔗,以作天梯;還要買拜祭的雞、魚、豬肉等三牲,有茶有酒,讓他吃飽喝醉,以便在玉帝前說吉利的話。民間傳說灶君是大老粗,不識字,故要在灶神下放二個柑或大橘,兩片紅糖,以甜味封住他的嘴說好話,又因他是粗人,故當晚又要到香燭店買刻印好的「奏歲」形如一紙報告書文。在寫好的「奏歲」文章的空白處填寫全家的門牌號碼、人口、姓名及犯有某些對灶君不敬的事(如在灶前脫衣服、說粗話等),請其原諒等字眼,折好放入專門的信封(買「奏歲」時已備有)。

拜祭時,用紙做的黑色灶君衣是送給他去見玉帝時穿的新衣,與「奏歲」信,隨紙寶香燭一齊燒掉,燒完後將糖與大橘放大米缸留待灶君年三十晚回來享用。

除夕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係,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像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慇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裡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裡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