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娘家應該帶什麼東西
回娘家帶東西
50年代,物資極其匱乏,一到過年,女人們回娘家,挎一籃饅頭就去了;60年代送一本書就是最珍貴的禮物了;70年代是一個沒有了年的時代,沒有春聯鞭炮,沒有年貨糕點。隨著時代的變遷,近幾年生活條件提高,春節送禮的攀比之風開始盛行,黃金、古董、名酒、手錶大行其道,送的禮品越來越昂貴,但人情味卻越來越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互交往在我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送一本書、一束鮮花等,其象徵意義更大,不太看重物質層面的禮物。看西方的文藝作品、文學作品,幾乎沒有帶一堆禮品去做客的描述。「養生類的保健產品銷售情況比較好,上萬元的冬蟲夏草更是商家手中的香餑餑,而到今年,這些價格不菲的禮品根本比不上幾百元的普通健康食品受青睞。
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回娘家的禁忌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麼,他們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漢族和滿族中都有新婚夫婦回娘家忌同房的習俗。滿族准許姑爺住在西炕,別的客人一律不許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據說新婚夫婦在娘家同房會使娘家家道衰落。這也是性行為不潔、會褻瀆神明的觀念導致的。漢族民間常以為,男女間的事,女方總是吃虧的。出於這種考慮,女家心理方面總有一點受壓抑的感覺。再說,娘家、婆家不歸一個血統,怎麼能在娘家室內為婆家提供傳宗接代的場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懷了孕的,豈不將娘家的」人勢「、」財勢「帶到婆家去了嗎?娘家一定會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絕對禁忌小兩口兒在娘家同房的,這是這一風俗下的思想觀念。但是,同是在漢族,也有許多地方是不忌諱新婚夫婦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俗還會並存於同一縣境之內,例如在河南林縣這兩種風俗就同時存在。
回娘家的地區差異
濟寧,結婚第一年,小兩口一定要在初二至初四回娘家,這叫」雙拜節「。吃飯的時候新女婿要坐主賓,陪同的必須是同輩或者是小輩,長輩一般不能在場。吃飯時,不能上水餃,意思是捏了嘴不讓說話。另外,每年的正月十六都會有娘家的人(一般是侄子,沒有侄子的就自己去)來叫,一塊回娘家。
在臨沂,如果要按正規的風俗,那就是正月十六才是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的好日子。這之前也可以回去,但無論你回去多少次,到了正月十六這一天是非回不可的。
萊蕪這裡是正月初三回娘家,因為初二還沒有送完家堂,作為出嫁的閨女是不能見家堂桌子的。初三一大早,小兩口就拿著早就準備好的六樣禮上路了。六樣禮包括:一刀肉、兩條魚、兩瓶酒、兩條煙、兩包茶葉、兩包點心,缺一不可。所有的禮物都是雙份的,回娘家後,娘家人要留或再帶回也都是要雙份的留或雙份的帶回,是不能拆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