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習俗有哪些 立夏的民俗活動
立夏傳統風俗習慣
古代帝王常在立夏這天舉行祭祀活動祈求豐收;民間則以瘦肉、豌豆、竹筍等食材製成「立夏羹」,以驅除濕氣,求得身體健康。可見,我國古來就很重視立夏節氣,傳承至今,又有哪些民俗保留下來呢?
1、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舊時,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珮,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還要「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2、疰夏繩
舊時,用五色絲線於立夏日繫於孩童的手腕等處,寓意消災祈福不得疰夏病,絲線被稱為「疰夏繩」亦稱「長命縷」。
3、吃立夏蛋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孩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孩子們還會三五成群,進行斗蛋遊戲。
4、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樑(門檻),謂這天坐地樑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樑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5、立夏「秤人」
立夏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戶外懸秤於大樹下,為小孩和老人稱量體重,以檢驗一年來身體的變化。秤鉤懸一把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立夏有什麼風俗
立夏煮雞蛋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每逢立夏,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鹹鴨蛋,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最開心的就是孩子們了,家長一般會編織五彩蛋兜,跟小夥伴們一起斗蛋。
迎夏儀式
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天子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迎夏」儀式,並指令司徒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儀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珮,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立夏稱重
中國古代很重視立夏節氣,傳統風俗眾多,立夏稱人這個習俗相傳在三國時代就已經有了。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立夏飲茶
在江西一帶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從科學的角度看,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時補充水分。
吃雞腸面
在永定太平裡,每逢立夏,家家都有吃雞腸面的習慣,每人都要親手揉制雞腸面。這時,老人會念叨說:「長長雞腸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了面,人人腳骨健。」家長們希望家人吃了雞腸面,都會變得精力旺盛,身強體壯,無病消災,幹活起勁,壽命變長等。
嘗新活動
在民間,還有「立夏嘗新」的風俗活動。例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江浙一帶,許多人都要吃上一碗香噴噴的烏米飯,也就是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