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的由來
芒種是哪一天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的時候。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霉,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叫「霉雨」。
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種是什麼節氣
芒種節氣是很忙的節氣。陝西,甘肅、寧夏是「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廣東是「芒種下種、大暑蒔(蒔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後三日秧不出」。貴州是「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福建是「芒種邊,好種秈,芒種過,好種糯」。江蘇是「芒種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種芒種,樣樣都種」。「芒種糜子急種穀」。四川、陝西是「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後,忙種豆」。
從以上農事可以看出,到芒種節,我國從南到北都在忙種了,農忙季節已經進入高潮。
芒種後,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宋人范成大的《芒種後積雨驟冷》詩:「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濕,年年披絮播秧寒。」繪出了陰雨連綿不止,河滿溝平,農夫冒著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畫面。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乾旱的威脅。
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於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圩田好作,五月(農曆)難過」的農諺體現了在抗災能力極低的舊社會農民對梅雨成災的憂慮。在「樣樣都忙」的芒種之時,防汛抗災工作千萬不可放鬆。
芒種節氣養生三要點
芒種節氣意味著氣溫將進一步升高,夏季將進入熱潮。小編提醒大家,夏季養生應注意,衣衫常換洗,飲食宜清淡,喝點綠豆湯,提防熱傷風,注意養生細節,提前預防冬病,在芒種時節,我們養生需注意以下三要點。
1、飲食宜清淡
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季的飲食宜清補。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誡人們食勿過鹹、過甜。飲食過鹹,體內鈉離子過剩,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
吃甜食過多,易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
2、衣衫要勤洗
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
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洩。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3、提防熱傷風
夏天易患感冒,中醫稱為「熱傷風」,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發熱、頭痛等,有的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蘆根花以清熱解暑。同時忌食油膩、黏滯、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飯、油炸食品、海魚、甜食。
慎用補品,發熱時不要吃人參及冬蟲夏草、紫河車、鹿茸等溫性補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虛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項外,在飲食上還要忌過度食用冷飲,最好不食冷飲。
最後提醒,芒種前後,蚊子開始明顯增多,蚊蟲叮咬是造成人們患多種傳染病的重要原因,驅除蚊子的方法,除了常見的懸掛蚊帳等安全有效的物理方式,還可以在黃昏前,在室內擺放一兩盆盛開的茉莉花、米蘭或夜來香。這些花的香氣可以有效地起到驅蚊的作用。此外,穿白色等淺色系的衣服,可減少蚊子叮咬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