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至時間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夏至節氣

今年夏至時間

夏至時間

6月21日 12:24:06,農曆五月(小)廿七。

夏至飲食注意事項

在農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慾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民間開始偷閒消夏,注意飲食補養,官府也停止辦公事。 江蘇夏令飲食有三鮮:地上三鮮為莧 菜、蠶豆和杏仁,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鮮為海絲、鮒魚和鹹鴨蛋。

浙江杭州喜吃烏飯,據傳說是紀念戰國龐涓。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吃補食。」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業勞動做準備。廣東有喜吃狗肉之習,俗語說:「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夏至殺狗補身,使當天的狗無處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殺,要在野外加工。北京流行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冬至餃子,夏至面」。

防暑主要注重兩個方面: 首先是多吃冷食、涼食、瓜果。古代的斗茶、涼湯都是極好的防暑品。蘇州立夏節喝「七家茶」,小孩要吃「貓狗飯」。同時多飲食涼粉、酸梅湯,服用冰塊。早在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設備,(近代在曾侯乙墓出土冰鑒,其以冰櫃的形式一直沿用到近代)冬季貯冰,夏季食用。商業繁華的宋代就有人當街列凳售冰飲,明清時有刨冰。清廷在立夏這一天,賞賜文武大臣冰塊。此時又是瓜季,人們坐在瓜棚下乘涼,品賞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熱消暑食品,是夏至季節的重要佳品。

另外,夏季蚊蟲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腸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飲食中有吃大蔥、大蒜習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大蒜有「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避邪惡,消腫痛,化瘕積肉食」之效。此外,涼亭賞夏也是人們盛夏中進行的一項防暑活動。

描寫夏至的詩詞

盛夏烈日炎炎,人們也文思泉湧。有關「夏至」的節氣聯造語自然,精巧別緻,如「夏至有雷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滿谷;芒種芝麻夏至豆」。有的謎語,謎面是「夏至」?打一成語,謎底——地久天長。其實,「夏至」真與成語「杯弓蛇影」有緣。

  漢代

漢朝應劭在《風俗通》中記載:「杜宣夏至日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飲。酒後胸腹痛切,多方醫治不愈。後得知壁上赤弩照於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後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夏至」也是詩人們的詠吟對象,唐朝權德輿《夏至日作》,「璇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唐代

唐代韋應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宋代

宋朝張耒《夏至》詩:「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干雲樹,安得保芳鮮。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驟來疾去的雷陣雨,由於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現代

現代左河水《夏至》詩曰:「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知了不知耕種苦,坐閒枝上唱開懷。」

這首七言絕句詩言簡意賅,表達了在夏至節氣典型的天體、氣候、氣象及動物變化狀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