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由來和風俗是什麼 大暑知識介紹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台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大暑節氣的由來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後期天氣的農諺,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後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等。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節氣,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思是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若閃電在西方,雨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
大暑節氣的民間習俗
1、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2、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曆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3、貼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膏藥,如銀行卡大小,一般四個為一組使用。在夏天農曆的頭伏日期貼在後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據信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後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時即可揭下。
4、海邊過大暑
在夏季防曬很重要,不僅僅是愛美怕曬黑的女性,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男性也一樣需要防曬,尤其是去海邊或水上樂園,更需要使用防曬霜,並不時補塗防曬霜。
5、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搾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6、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魯中南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農閒時期人們飯桌上的一道風味俱佳的滋補美味。
7、吃麵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麵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隻羊,做上一鍋涼麵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麵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8、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9、吃「半年圓」
另外,大暑前後就是農曆六月十五日,台灣也叫「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嚐,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10、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11、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發期。過去人們在河船上要舉行祭祈活動,將船划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在大暑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都會貼上三伏貼,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藥療法,可以有效治療人身上的一些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