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的時間代表什麼
處暑的時間代表的含義
處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處暑的「處」含有終止的意思,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處暑在立秋後15日,陽曆8月23或24日。這時酷暑已過,氣溫逐漸下降。《辭海》在「處暑」詞條中引用古書對「處暑」的解釋說:「言瀆暑將退伏而潛處也。」意思是:酷暑將過而漸漸消退。
處暑簡介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著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斗七星,彎彎的斗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儘管早晚已有些濃重的涼意,北京地區白晝的時間也減少到了13小時25分鐘。
處暑節氣由來
公歷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是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著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申月是秋季的第一個月份,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習俗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至今,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