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時節曬魚乾的習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小雪節氣

小雪時節曬魚乾的習俗

11月22日是小雪節氣,這是標誌著冬季的開始。南方會醃臘肉、曬魚乾,這是蠻有特色的習俗。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小雪節氣吃小魚乾

小雪時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說到曬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因為小魚一曬沒多少肉,買回魚後,把魚去鱗,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片,使滷水易於滲透,然後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樣魚容易壞,如果想洗,洗後必須把水瀝干、擦乾。

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調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裡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四到五天後,將容器內的魚上下翻個,以便調料均勻吸收。如此再過四五天,便可將魚掛在陰涼通風處,想讓魚乾到什麼程度都行。一般兩三個月後便可取下來,剁成段,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

小魚乾含鈣量高所以常被當成零食來食用,在台式的XO醬裡,小魚乾主要是用來補香味與鹹度的,而為了好看與無法讓人看出用了哪些材料,小魚乾在入醬前會先去頭然後切碎使用。小魚乾有很多種,除了這一道菜所用的「公魚」,另外還有鰽白、丁香等,不過我們一般稱的小魚乾,指的就是這一道菜所使用的公魚。在曬乾以前,公魚的味道也非常鮮美,無論是煮湯或炒小菜,都值得細細咀嚼。

小雪南方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糍粑口味爽滑,細膩,相對於糯米較易消化吸收,還可以吸脂減肥,可謂是人間美味。從外到內,金黃酥脆、潔白柔軟、清香甜蜜,拉著長長的絲兒,夾雜著未完全溶化的糖粒兒,那份滿足感一直縈繞在許多人心中好多年。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粘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用木雕模做的,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脫粑」。糍粑的製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製作完成。

農諺所說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這裡「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捲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小雪時節冬臘風醃,蓄以御冬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氣開始醃臘肉、醬東西呢?專家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臭。小雪過後,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反彈等。當年,這些東西做好後,剛好就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做年貨,慢慢地便成了風俗。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會趁著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

熏制臘肉的做法

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七——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干。

過去,臘肉是鄉里人過年時的一道主菜。家庭條件好的,過年的臘肉吃不完,有一直保存到來年農曆四五月份的。有些殷實人家,臘肉甚至還能一直吃到第二年入冬接新臘肉。如今,大家普遍生活條件好了,健康意識提高了,儘管臘肉香氣誘人,鮮味饞人,但亞硝酸鹽含量高,經常以臘肉做菜的家庭已不多。但對臘肉一往情深的我,常常經不起那臘肉香味的撩撥,想淡忘卻欲罷不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